他是男人怀才不遇的典型代表,是盲目赞美还是应该深思反省?

2020-12-01 05:43:00 作者: 他是男人怀才

有人说世界上被埋没的天才是被发现的天才的100倍。当然这个数据是有些夸大的,但是你得知道,千里马极少,伯乐也极少,也就说真正怀才不遇的也是极少的。从古到今,“怀才不遇”这四个字在历代文人嘴里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但是细究一下,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可能真没文人们说的那么高。

为什么说屈原不是怀才不遇?

《史记》里,司马迁写了三个活得最憋屈、最怀才不遇的人:屈原、贾谊、李广,而这三人里面又首推屈原。

屈原出身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楚国王族有三个分支:昭氏、屈氏、景氏。屈原便来自屈氏。也就是说,屈原其实是王族子弟,真正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如果说他没有上升通道,就好比说马云缺钱一样可笑。况且屈原当时已经官拜左徒,差不多相当于如今主管外交的副总理,都到这个级别了,为什么还说他“怀才不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共计四千五百字,其中记载屈原生平的共计一千多字。要知道在《史记》当中,连韩国灭国这么大的事司马迁也才写了十七个字。可问题是司马迁在这一千多字里光写他怎么跳江了,对于屈原具体的本事、功绩,基本就没说,这是为何?

才华、见识和能力不是一回事

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如果没有立得住的功绩支撑,所谓的“大才”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其实屈原真谈不上冤枉。要说他跳江,和胸怀有很大关系(屈原迷轻点拍砖)。

我曾经给赵括翻案,是因为他能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把战神白起指挥下的秦军杀得死伤过半,我们才能说“纸上谈兵”的罪名是站不住脚的。

屈原的才华和见识是毋庸置疑的,《离骚》、《天问》、《九歌》......都是文学经典。但这些著作中表达的心境明显抱怨居多,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完全是点歪了树,也就是说屈原怀才不遇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定位和认识出现了问题。

所谓见识,就是你可以一眼看到问题的本源。就好比屈原,他可以看到秦国是楚国最大的危险,也可以看到楚国真正的出路在于学习秦国,搞变法改革。屈原当时还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新法令,可以说屈原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但是能力呢?

屈原和绝大多数自认怀才不遇的人一样,缺乏的恰恰是能力。他仅仅能看清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还能根据现实情况,将一个大目标层层分解,做成具体可行的“任务包”,并且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执行下去,这是个大工程,是很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屈原被打压是迟早的事

秦之商鞅、张仪、司马错等名臣,同样可以一眼看透世间问题的本质,但他们的能力却远远不止于此。譬如商鞅变法,可谓是“佛心鬼手”,可以在前期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隐忍不发,暗暗积累力量,在不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痛觉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逐步架空旧贵集团。

反观屈原的种种表现,除了提出过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他方面都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据史书记载,屈原只要一见到楚王,就会打开话匣子,高谈阔论,而且说到动情处,就会失态、失礼。作为诗人,这叫随性,而作为政治家,这只能算是极不成熟。

人们一直认为楚怀王耳根子软,听信奸臣谗言才造成了屈原的悲剧。可是屈原每每在楚王面前失礼,楚怀王都能一笑了之,作为领导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其实也算不容易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