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代教育的什么级别

2020-12-01 09:44:13 作者: 古代的“秀才

更何况,秀才中比较优秀的,还会在县学或府学中受到钱粮补贴,这一点跟优秀的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有点类似。另外,读书人考取秀才功名之后,就已经可以通过蒙学的方式来谋生了,也就是说,就像大学生毕业之后当小学老师一样,水平等级也差不多。因此,古代的秀才对应现在的话,那就是大学生了。

若是举人的话,那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因为一旦有举人功名,即便不去继续参加科考,也能选择去当官了。即便只是一些知县、知府等小官,但也踏入了官僚阶层,成为了“老爷”。放在现在的话,就好像硕士博士或者乡镇书记一般。

从这方面来看,举人就跟现在优秀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考上了公务员一样。在学历水平上,大概能相当于清华、北大等知名学校的毕业生吧。当然,在谋生能力上,举人绝对要强上很多。毕竟,举人“老爷”在古代是很受欢迎,很受众人巴结的。

倘若是进士的话,那这个跨度就比较大了。因为进士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产生的,从这个规格上来说,貌似现在教育也没有达到这样“豪华”的程度。类比现在的话,只能说中科院院士同一级别的选拔确定很类似,在地位方面有一点可比性。

因为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少说也是一方大员,优秀的进士甚至直接在皇帝身边听差,进士前三甲的意见,皇帝都会慎重考虑。所以类比现在的话,只能拿中科院院士相比较了。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也会有些疑惑,那就是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其知识水平跟现在大学生或者院士的水平一样吗?

同样的道理,因时代的不同,这里只能做一个大略的估计。

三、知识水平对比

因为古人科举考试的内容跟现在考试的内容差别太大,因此直接比较的话,很明显是无法得出一个结论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侧面进行一个粗略的推断,以此来比较一下古代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和现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

古代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基本上考的都是《诗》、《书》、《礼》等经义,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进行破题、写作等等,除了文学水平之外,还特别讲究“政治”水平。

因时代的局限性,秀才、举人的见识可能比不上现在的大学生。但其记忆能力和国学广博之处应当是要超出大学生很多的。因为秀才和举人这一类的读书人,通常在参加考试或者参加诗文活动时,都会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跟现在大学生查资料、查文献很方便不同,古人查资料很麻烦,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直接把“经典著作”通读背诵下来,甚至全篇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被考校的时候,张口就能引经据典,就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而进士和院士的知识水平对比,应该同样很类似。但是院士跟进士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院士的知识水平是非常专业的。这并非是说进士不够专业,而是院士在自己的领域足够专精,这一点应该是进士比不了的。

从这方面来讲,说是知识水平的对比,不如说是古今读书人在各自领域进行的对比。但无论怎么说,古代的秀才、举人以及进士,跟现在的大学生和院士确实不好比较,只能片面的从某一方面进行对比一下。至于孰强孰弱,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举人#秀才#进士收藏

在明清制科举制度下的秀才称谓,可能并非如同人们所想的那样,觉得它是最低一级的功名,便觉得取得秀才功名就简单了。事实上,在考取秀才功名之前,还有一个准备阶段,分别是县试和府试。

通常来说,读书人准备考取秀才功名的时候,要先在每年的二月去参加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县试通过之后,还要在四月份参加由知府主持的府试。这两次考试均通过之后,方能参加由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若是院试不通过,则此人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生。

倘若能够通过院试这一道门槛的话,那么就可以恭喜对方终于成为一名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了。此刻,他基本上已经踏入了仕途的第一步,尽管距离当官还遥遥无期,但起码已经有了个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