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李白诗:奇想高天外,翰墨遍青山!

2020-12-01 20:11:12 作者: 品读李白诗: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最爱饮酒赋诗,他的诗歌多在醉时所作,诗风雄奇飘逸,常常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意境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许多文人的推崇,杜甫夸奖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第一次读他的诗,就称赞他为“谪仙人”。后世的许多文人都深受他作品的影响。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公元725年,李白离开四川,出川云游,在路过天门山时写了这首诗。

诗中的天门山位于安徽,两座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以此得名。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山势雄奇壮观、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从水中船上看到的远景,呈现出日光映照之下,孤帆好像从极远处飞来的动态之美。

李白诗才雄伟,天性乐观,更何况此时他刚刚25岁,初出巴蜀,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与预期,因此他的情绪在诗中会有所表现。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分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性格,焕发着乐观洒脱的精神。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在游历途中,经过湖北等地之后,到达了江苏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繁华的商业区和商人家庭居住区。很多商人忙于经商,常年不归,留下妻子独自在家,思念、担忧远方的亲人,成为这些商妇生活的常态。

李白这首诗就创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干是南京地名,乐府诗歌有《长干曲》,李白的《长干行》在篇幅和内容上都有所增加。

诗歌以商人妻子的口吻自述开始,讲述她与丈夫从小相识,青梅竹马,年龄稍长即缔结良缘。14岁就嫁给商人的女子,还不谙世事,略带羞涩,过了一年的光景才变得大方开朗起来,那时在心中就抱定主意,誓与夫君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常存抱柱信”,引用的是《庄子》中的故事:尾生与女子相约在梁下见面,女子没来水却来了,尾生宁愿抱着柱子等候至死,也没有离开约定的地方。商人妻子以此表明自己与夫君坚守的决心。

可是没想到16岁时,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刚刚过了两年,丈夫就出门远行去做生意。想到“瞿塘滟滪堆”的险滩,水涨浪急,猿声哀鸣,商妇就非常担心忧愁。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几句:丈夫走后,商妇经常站在门口盼望,可是门前少有人行,渐渐生满了绿苔。时间慢慢过去,到八月时,看到蝴蝶成双成对,自己却只能徒然伤心,独自愁闷,哀叹红颜渐老。

“早晚下三巴”几句:商妇盼望着能够听到丈夫归家的消息,她将要一直迎接他来到长风沙中,好能够早点儿见到他。末句表明心迹,一往情深。

李白写过不少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光《长干行》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尤其出色。以李白执剑之手专力描摹女子柔情,居然格外凄切委婉,缠绵感人。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因为家庭背景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当时“干谒”是不少文人选择的入仕途径,就是通过拜访有名望的官员,进献诗文以得到对方的举荐,李白出川云游就有这样的目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