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会和阳虎结仇?

2020-12-01 20:08:06 作者: 孔子为什么会

上一篇文章说到,在孔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孔子通过造舆论等手段,让父亲的孔氏家族接纳了自己。从此,孔子就改姓孔了,也继承了父亲的贵族身份。

但是,孔子已经在底层的农民家庭里生活了十几年,忽然进入了贵族圈子,他能适应吗?上层人的圈子能接纳他吗?

可以想象,他肯定会遇到各种居高临下的好奇眼神,甚至是不友善的言论。《史记》里记载,当时有个叫阳虎的,就认为孔子算不上贵族,不允许他参加贵族们的社交宴会。这件事对孔子打击很大,几乎成了他一辈子的痛点。一起来看看。

和少年阳虎的冲突

大概在母亲去世后一年左右,孔子有了一个参加贵族社交场合的机会。

这是鲁国最大的贵族,季孙氏,他家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鲁国所有贵族都收到了邀请,包括等级最低的“士”,都可以去参加。

要知道,这季孙氏,可是世世代代掌控鲁国朝廷的贵族。它的地位,就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的地位差不多。所以,对鲁国的小贵族们来说,能参加季孙氏的宴会,是件很荣幸的事,更别说孔子这种贵族新人了。

收到邀请,就意味着季孙家承认了孔子的贵族身份,这很重要。同时呢,这也给了他第一次参加贵族社交的好机会,孔子自然非常珍惜。

《史记》的《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这次去参加宴会的时候,身上还穿着丧服。但不是所谓披麻戴孝的、那种很隆重的丧服,而是最低级的,只在腰里系着一条白布带子。从这个记载推断,这时孔子还在给母亲服丧,但距离葬礼已经有点时间了,差不多一年左右。

但没想到,孔子刚走到季孙家大门外,就碰了个大钉子。不是主人家不欢迎他,而是另一个来做客的小贵族、跟他同龄的少年人,名叫阳虎。阳虎说:“季氏这次招待的是‘士’,可不是你!”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算不上贵族,没资格啊。孔子还不敢争论,只好忍气吞声走人,这次贵族大聚会也就和他无缘了。

你可能会纳闷:孔子已经回到孔家,继承了贵族身份,那阳虎凭什么说孔子不算是“士”、不算是贵族呢?孔子为什么也不反驳呢?

唐代有学者给《史记》这一段做注解,说阳虎指责孔子,是认为孔子的年龄不够。

因为按照严格的“周礼”标准,贵族男子要20岁成人,举行过所谓“士冠礼”,才能参加正式的社交场合。

这个说法看上去很合理,但事实上,春秋时候成年的标准没这么严格。特别是如果父亲去世了,儿子就得继承爵位、顶门立户,就算才十五六岁,他也可以参加成年人的社交场合。

而且,从史书提供的各种线索看,阳虎和孔子年龄差不多。要是孔子年龄不够格,阳虎也不够啊。所以,唐代学者提出的“二十岁成年”的解释很难成立。

那怎么解释才比较合理呢?我的推测是,阳虎是认为,孔子根本就没资格做贵族。孔子的母亲是低贱的农民,这在当时就是血统不纯正。

要知道,在春秋贵族时代,母亲家族的血统很重要,地位低的小妾生的儿子,就远不如正房夫人的。至于孔子的母亲,那身份就更低了,连小妾也算不上。

更何况,孔子这个贵族继承人的身份,还不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认定的,而是事后追认的。这样的话,阳虎挤兑孔子不是贵族,也能理解。而且,他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少年,年轻气盛,很容易看不顺眼,互相斗个气。

孔子呢,也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没底气,所以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不管怎么说,这次遭遇,对孔子来说是个提醒:自己的身份有点尴尬。贵族圈子等级森严,和这些人打交道,他得处处谨小慎微,多看多听,少说少动。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也奠定了孔子对阳虎的态度。首先就是紧张,害怕。汉代有本著作叫《论衡》,作者是王充,书里说:孔子从此见了阳虎就吓得冒汗,尽量躲着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