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匡胤会说此人若在,自己就穿不上这件龙袍了?

2020-12-02 10:31:22 作者: 为什么赵匡胤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中所提及的这五位帝王恐怕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风流人物了,秦皇汉武、唐太宗、成吉思汗自不必提,本文开头主要想分享关于宋太祖的一件小事儿,据史书记载有一天登基为帝建立大宋的赵匡胤路过功臣阁时,没成想风吹开了功臣阁半边的门,赵匡胤此时正好面对殿内王朴的画像,这时赵匡胤做了一个反常的举动,他竟肃立不动,整理御袍,肃然鞠躬。左右侍从不解问道:“陛下贵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为什么会对他如此的礼遇呢?”赵匡胤以手指袍说:“如果这个人还活着,朕不能穿上这件黄袍。”(“陛下贵为天子,彼前朝之臣,礼何过也?”太祖以手指御袍云:“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一代帝王,一位能与唐太宗(唐宗宋祖)相提并论的人物,此时却对一幅画像如此礼遇,为什么赵匡胤会这么庄重呢?画像之中的王朴是谁呢?他有何德何能让得到天下的赵匡胤说出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的惊世话语呢?

王朴五代十国人,大器晚成,一直到其44岁那年才高中状元,此时已经是五代(梁唐晋汉周)时期的后汉,不过当他进入官场后才发现新建立的后汉政权将相不和很是混乱,矛盾早晚要爆发,为了避免祸乱,王朴向朝廷请辞,回故乡隐居,后来后汉发展果然如他所料,将相为了权力互相残杀,而王朴因先见之明离开的早,因此也躲过了这场祸乱。

公元951年,内斗不止,又失民心的后汉被后周取代,王朴被请出山,任此时为镇宁军节度使柴荣的节度掌书记,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王朴的才能得到发挥,他与柴荣一见如故,柴荣对于他所提的治军,掌军等真知灼见深表赞同。

后来后周太祖郭威无子病逝,养子柴荣登基为帝。柴荣登基后立即封王朴为比部郎中,王朴也根据之前与柴荣所谈的治军等方面的信息整合之后进献《平定策》(《平定策》主要讲战略上进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战术上进攻避实就虚,扰敌令其疲惫的方法而扩展后周版图),这对于锐意进取,有志于一统天下的柴荣来说简直是如降甘霖,从此柴荣更加的重用王朴。

之后柴荣的外出作战也以王朴的《平定策》为指导,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另外柴荣还安心的将大后方交由王朴来管理,并授予了他“便宜从事”的权力,王朴也不负厚望在柴荣外出征战期间将后方治理的井然有序,整个后周一切都向柴荣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可惜959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导致柴荣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愿望功败垂成,一件就是柴荣的得力助手王朴的猝然离世,另外一件就是柴荣的英年早逝。公元959年王朴奉旨视察汴口,归朝后在与前朝宰相李谷交谈时,突然昏迷倒地,猝然离世,柴荣得知后痛哭不已,天下还未平定,重臣却先自己而去,之后柴荣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可惜时不我待,在王朴去世三个月以后,柴荣也一命呜呼。

之后的历史我们也明了,孤儿寡母的后周被赵匡胤取代,不过王朴为柴荣所制定的一统天下的策略,赵匡胤很好的继承延续了下来,因此对赵匡胤而言,王朴称之为自己得天下的精神导师再合适不过,这样的人若还活着,也许在陈桥驿赵匡胤就不会穿上那件龙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