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统一王朝,是除了汉朝之外国祚最长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不过,宋朝给人的普遍印象却是弱和没骨气,赢也赔钱输也赔钱。但宋朝也强大吊打敌人的时候,比如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赵匡胤在位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齐名(毛爷爷的评价)。赵匡胤统治期间,是宋军战斗力最强大的时期,对外几无败绩,不仅消灭多个割据政权,还曾击退过契丹的进犯。
其实,北宋开国之初的宋军,前身就是后周军队。后周军队又是柴荣让赵匡胤整顿的,所以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换个名字而已。赵匡胤跟随柴荣南征北战时,骁勇善战,曾亲自率军多次击败契丹军队。
宋朝后来之所以会积贫积弱,与赵匡胤改革军事制度有关,但真正让宋朝积弱的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把赵匡胤的制度发挥到极致,不会打仗还爱折腾,自从被辽国吊打后,就不敢在打仗了。
赵匡胤是一个战略眼光极高的皇帝,对北宋的积贫积弱,赵匡胤早有预见,并想了应对方法。赵匡胤曾对群臣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意思就是开封无险可守,需要大量的军队防御,长此以往会拖垮国家的财政。所以,赵匡胤要迁都洛阳、长安,以地势代替军队防守,解决冗兵问题。
第二、狄青崛起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之后,由于赵光义不懂打仗,还大力打压武将,使得北宋军队的战斗大大下降。宋真宗时期,是绝佳整顿军队的时机,但由于重文抑武的制度已根深蒂固,使得宋军丧失崛起的机会。
一直到宋仁宗在位时,狄青的崛起,才使得宋军的战斗力再度提升。狄青是宋朝少有的不世名将,宋军在狄青的带领下,多次击败西夏军队的进犯,迫使西夏向北宋称臣。这是北宋开国以来,第一次用武力让外敌称臣,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宋朝并不缺名将,如果宋仁宗此时下决心整顿军队,训练出一支大宋新军,那北宋或许是下个汉唐。但是,腐朽的制度和思想,不仅拖垮了北宋的财政与经济,还失去最后一次振兴的机会。狄青死后,北宋再无不世名将。
第三、宋哲宗时期
北宋自宋仁宗在位后期,积贫积弱的状况已很明显,冗兵、冗官等问题拖垮了北宋朝廷的财政。为了挽救日益衰落的北宋,宋神宗重用一代名相王安石变化,最后虽然已失败告终,但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十五年,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宋神宗年间国库的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积弱局面得到明显改善。王安石变法还有一个效果,那就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宋哲宗年间的军事成就奠定了基础。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太子赵煦继位,但朝政由其祖母高太皇太后把持,直到1093年高太皇太后去世,赵煦才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政治上废除元祐政策,恢复新法。军事上出师河湟,收复青唐地区;三次平夏城之战,降服西夏,拓地千里。
《宋史》:“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这个评价足以标志着宋哲宗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堪称两宋三百多年军事最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