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瞎子阿炳:撕开艺术的表象,藏着浪荡子悲哀的一生

2020-12-04 00:02:16 作者: 历史上真实的

阿炳变瞎之后,道观中的弟子合起伙来,将阿炳驱逐了出去。

这下阿炳彻底惨了,又瞎又没钱,他只能抄起曾经学过的二胡,在街头卖艺糊口。

三、二泉映月的诞生

二胡成了阿炳活下去的希望,在街头日复一日地拉曲,让他荒废的技艺逐渐登峰造极。

阿炳的乐器天分极高,街头演奏时往往都是即兴作曲,经常是拉完一遍自己就忘了。

等到1933年,在族人的介绍下,阿炳和寡妇催弟同居。二人在街头卖艺,往往是阿炳拉曲,催弟大声吆喝,向路人讨饭吃。

然而即使到了这种田地,阿炳还是戒不掉大烟瘾,他时常要钱抽烟,没钱时就打骂催弟出气。而催弟为了依靠阿炳的手艺活下去,也只能默默忍受。

等到1947年时,阿炳肺病发作,整日吐血,连上街卖艺都不行了,只能窝在家里,靠修胡琴为生,日子更加艰难。

1950年,杨荫浏教授为保存民间音乐,专程来到无锡,用磁带录下阿炳演奏的3首二胡和3首琵琶曲,其中最著名的《二泉映月》,就这样幸运的保存下来。

仅仅几个月之后,阿炳就病逝了,死后被葬在他出生的“一和山房”道士墓。

民间广为流传一种,称阿炳并非地方志上记载的病逝,而是自己上吊自尽的,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只能算是一种艺术加工式的悲壮结局。

四、结语

纵观阿炳的一生,他伴随着厄运出生,曾经有光明的前途,却在冥冥的命运中跌入深渊。

除去《二泉映月》的艺术光环,呈现给世人的,仅仅是一个浪荡子跌宕起伏、令人扼腕的一生。

当《二泉映月》那袅袅的曲调缓缓奏响,是阿炳在倾诉自己的悲哀人生,如怨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