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关天培、陈化成死的悲壮

2020-12-04 15:15:47 作者: 鸦片战争的三

英国动员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大炮540门以及士兵4000多人,组成“东方远征军”向中国广东水域进发。这支“远征军”由懿律率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国的士兵人数最多时达到15000人。

1840年6月下旬,为时两年多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虽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其就战争历程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1840年6月到1841年1月,是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道光皇帝面对英国的坚船利炮,尤其是定海陷落后,开始动摇。坚决主张抗英的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受到排挤,几个月后以“办理不善”的名义把两位给革职查办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味妥协投降的琦善。

为了向英国人表示诚意,道光发布上谕开放禁烟;琦善则是自毁长城,林则徐建立的防御设施被他大量废弃或拆除,水勇也是就地解散等。后与英国人签订了屈辱的《穿鼻条约》。

二,1841年1月到5月底,是第二个阶段。

琦善等人的不作为,引起人们的极大愤慨,1月底也就是英国人在抢占大角和沙角炮台后,琦善被革职查办。顶替琦善的是奕山,这位清朝宗室被封为靖逆将军,但他比琦善强不了多少。清廷这次从各省紧急抽调了17000多人,想要再次和英军一较高下。

英军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进攻虎门炮台,镇守炮台的是老英雄关天培。关老英雄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但他当仁不让率领400多人力战英军,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3月份,奕山来到广州后又是昏招频出,在偷袭英军大败后,反而被英军乘势追击,清军接连失去重要据点。最后,英军开始炮轰广州城,奕山这时倒是头脑清晰,举着白旗就投降了,后签订《广州和约》,内容包括:

清军六天内撤至广州六十英里以外,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30万元等屈辱内容。

在《广州和约》签订的两天后,以三星旗为令旗的三元里抗英运动就开始了,虽失败,但彰显了广大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三,1841年8月到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这是第三个阶段。

英军这次行动所得到的好处,并没有满足英政府胃口。不久心狠手辣的璞鼎查就代替了义律,璞鼎查一上任就开始挑起新的战事。8月27日,进攻厦门,9月又打定海。

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率领5000人誓死抵抗,最后全部壮烈殉国,10月1日定海再次沦陷。几天后,英军又开始进攻镇海,总兵谢朝恩战死。

眼看东南战事再起,道光封宗室奕经为扬威将军前去迎战。前方战事吃紧,奕经却是一路优哉游哉,游山玩水、勒索地方,从京城到绍兴这位扬威将军走了四个月。

奕经和奕山一样,总是喜欢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之中,他直接命清军兵分三路,直扑战事最吃紧的宁波、定海、镇海,妄想一举收复三城。结果,三路大军全线溃败。不久道光皇帝也感慨到说:

“(清军)既不能冲锋击贼,复不能婴城固守,一见逆夷,辄即纷纷溃散”

清军的无能使道光皇帝也陷入深深的忧愁之中,是战还是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1842年6月,英军进犯长江吴淞口,年近七旬的老将军陈化成率领5000人马坚守炮台,最后战死沙场。

从战争的经过来看,清军不乏英勇之辈,但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不得不说英军虽船坚炮利,但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战线过长补给很困难,在苏伊士运河未开凿的情况下,当时从英国本土到达中国至少需要四个月,即便从殖民地印度到中国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利用这个间歇,清军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

打败清军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清廷自己,制度的落后,官员的腐败,不敢发动群众,或许才是清朝战败的根本原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