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观王房,是指隋朝“四贵”之一的司徒·雍州牧·观王杨雄一房而言。杨雄是当红的权贵,其弟杨达也累任尚书、纳言(侍中),并曾以营东都副监官职和尚书令杨素主持洛阳宫阙的建设,封为遂宁公:杨氏即是杨达的女儿。
杨雄和杨达兄弟两人贵为隋朝宰相,降至唐朝,杨雄之子杨恭仁是武德皇帝的宰相,另一子杨师道则是贞观皇帝的宰相,他们的侄子杨执柔也因女皇有“我令当宗及外家常一人为宰相”的意思而拜相,一个外孙女一一即是后来参与封禅大典而行终献礼的越国太妃燕氏——则是唐太宗的妃子, 家世非常显赫。
这时是门第社会,故武德皇帝即曾以开国集团门第之高贵为荣,认为他的开国集团皆系出高门世族,比汉朝开国集团的出身低微优越很多, 在门第观念如此浓郁的时代,婚姻讲求门当户对,若非“卖婚”,文水武氏如何攀得上弘农杨氏这门婚姻? 因此有人认为武士彟当年以贩卖木材之故,所以有机会结交负责营建工程及东京建设的杨达。
三、武则天爸妈的婚姻生活
及至达死隋亡,而士彟变成唐朝新贵,遂娶杨达之女为妻。 此说仅是推测之词。因为武士彟是否曾与杨达认识,无证可考;而根据《攀龙台碑》和《望凤台碑》,武士彟与杨氏的结婚,事在士彟进封应国公之后,且由武德皇帝亲自撮合。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士彟先缺中闱,武德皇帝亲为这位功臣求偶,知道杨氏尚待字闺中,为告诉士彟说:“隋纳言·遂宁公杨达,才为英杰,地则膏腴.今有女贤明,可以辅德,秦晋之匹不能加也!”于是特降纶言,俾成婚对。”
武德皇帝并且亲自为士彟的婚主,另遣桂阳公主做女家的婚主,礼娉所需,皆由官方供给。婚礼完毕,立即依班例拜杨氏为应国夫人。桂阳公主是武德皇帝之女,也是杨氏堂兄弟杨师道之妻, 因此,他们的婚姻决非山东衰落门第的买卖婚姻。士彟也因此婚姻的缘故,与李唐王室多少也沾上了一些亲戚关系。
士彟原本家富于财,如果《攀龙台碑》所述是真的,则他任官以来前后赏赐甚多,封寿阳县开国公时食邑 一千户,改封义原郡开国公时增邑一千户,武德元年又赐田三百顷、奴婢三百人,别食实封五百户,进封应国公时又加实封八百户,从平京师时曾赐宅一区,表示在长安有家宅,即使后来外放为都督,回京报告政情时,也不必像其他朝集使般“赁房与商人杂居”。也就是说,武士彟除了门第条件之外,财富和功名这两条件俱佳,所以皇帝才为他主婚,相里氏来不及享受的从一品夫人和荣华富贵,如今皆由杨氏来坐享。后来相里氏所遗二子对此后母不礼,很可能这是原因之一。
根据《攀龙台碑》,说武士彟死于贞观九年(635),享年五十九岁。以此推算,士彟生于北周建德六年(577),武德新律令修成时(624)是四十八岁。至于杨氏,根据《望风台碑》说死于咸亨元年(670)八月二月,春秋九十有二。以此推算,她生于北周宣政二年(579),比士彟小两岁,及至土彟四十八岁为应国公后,与她结婚之时,她已经四十六岁。唐朗女性通常在十三至十八岁之间结婚,而以十五岁最多,是则杨氏嫁给上彟之时,早已过了适婚年龄。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根据《望凤台碑》的说法,杨氏出身高门,对女红并不重视,而却明诗习礼 、阅史披图、颇能属文,其父杨达许为“隆家之女”可能因为她的门第过高,或佛教信仰,而又教育良好的关系,故不易找到匹配的对象。及至隋炀帝大业八年(612),杨雄、杨达先后死于远征高丽的途中, 这时她已经三十四岁。碑文说她哀于父丧,希望凭托佛教,“永奉严亲,长栖雅志”,表示已索性不愿婚嫁,祈福父灵。若非皇帝撮合,杨氏恐怕即如此度过一生,历史上遂无武则天其人其事了。
两人婚后生活情况良好,杨氏显然是贤内助,甚至武土彟的仕宦顺利,也与杨氏“实资阴助”有关。 贞观九年武土彟死于荆州都督任上,遗嘱归葬文水,家人乃将他送回故乡安葬。都督是三品职事官,唐朝旧制:三品官丧礼皆给卤簿,墓前树立一定高度的碑碣及一定数目的石人石兽,而由鸿胪丞监护丧事。
武土彟由于是归葬,故官造灵车送达故乡,坟墓则因山而建,穿足容棺,殓以时服,丧费由官方提供。丧礼举行时,委由本州大都督李世绩监护,朝廷另遣郎中一人驰驿前往吊祭。依丧事的规格看,表示武家虽然富有,但是还算相当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