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她妈的故事,看完这篇就够了

2020-12-04 15:16:29 作者: 关于武则天她

武则天生母应国夫人杨氏,名讳可能是“真”或“贞”,是武士彟的继室,武士彟的原配是相里氏——可能是汾阳地区门第不高的胡人之后,为他生了四个儿子。翻遍史书,也没发现武则天他妈跟广西有啥关系!

一、寡居的武则天他爸

武德三年以后,武士彟统领并钺军,官拜工部尚书,跻身新贵,照理一家从此可以同享富贵荣华;可惜天公不作美,两儿相继病死、士彟的心情自是沉痛。当他们病重之时、武士彟因为军职在身,无暇照顾,甚至连前往探问也没有,仍然勉力从公,没有声张,一年之后,相里氏也因病亡故,中年丧偶,武士彟的心情更是哀悼。由于武士彟这时的爵位是义原郡开国公,故相里氏的身份就是外命妇,她的死讯不得不奏报朝廷。

听了所司启奏,武德皇帝李渊深受感动,下敕褒扬说:“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徇国,举无与比!”相里氏死后,士彟带着两个儿子元庆 ,元爽鳏居。土彟在京有宅,前后封赐不少,兄弟及宗人在京做官者也常有来往,生活原也不愁。

但是,中国经过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南、北的社会文化明显出现了差异:原来从商鞅改革以来,秦汉流行小家庭制度,晋朝以降汉人避难渡江,故南方保存了此风习,仍然以小家庭居多,即使聚族而居也是各自异炊,妇女甚少步出闺庭,交际往来也少,在家以管中馈为主;北方则不然,北方因为民族之间长期互相征战,汉族是被征服者,所以他们常是聚族营生和自卫,以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为盛,文水武氏就是其中之例。

因此,北方的社会风俗专以主妇持门户,家庭里主妇的地位甚为重要,她们争讼曲直,造请奉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人事多由内政,社会生活极为活跃。南朝一个名人颜之推来到北方,就立刻发现和惊讶这种差异,认为是受到鲜卑遗风的影响,将之写在他的名著《颜氏家训》里。

如今武土彟丧失主妇,对他的家庭乃至家族事务,就因失去重心而产生不便。

武德皇帝对这位功臣的状况极为关心。士彟这时正以工部尚书参与修订令典。此时国家所修的令典应即是《武德律》和《武德令》,《令》的部分于武德七年(624)三月先定,至四月《律》《令》全部完成,遂将此《武德律令》——唐朝第一部法典——正式颁行全国。

所谓《律》,就是一般人所知的法律,《令》则是政府组织法。唐朝后来所修的《律令》,皆以此为因袭的源头。唐朝《律令》属大陆法系,对东亚的大唐文化圈极有影响:这是唐政府首次的重大修撰工程,依例,重大修撰之后必有晋爵或物质等赏赐,故武士彟得以晋爵为应国公。 士彟可能仅参修《令》的部分,所以他的晋爵最晚不致于四月。

二、武则天他妈的家族——弘农杨氏

这时,武德皇帝为他物色了一个婚姻对象——高门大族弘农杨氏之女。

杨氏在革命之后被追尊为“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女皇之侄武三思,奉制撰有《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又称为《望风台碑》。

注:此碑说杨氏是弘农仙掌人,出自周朝唐叔虞之后。垂拱元年(685),为避仍为太后的女皇祖(武华)讳,将当时名为华州的弘农郡改为太州,又改太州的华阴县为仙掌县, 亦即杨氏实是华阴县人。

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是一个门第社会,高门大姓掌握了极大的社会资源和政治优势。当时全国的最大世族计有:因西晋战乱而渡过长江称为“侨姓”的,以(琅琊)王、 谢、袁、萧四姓为最大;原籍在江南称为“吴姓”的,则以朱、张、顾、陆四姓为最大。在北方,汉人高门都称为“郡姓”,山东以(太原)王、崔、卢、李、郑五姓为最大,关中则以韦、裴、柳、薛、杨、杜六姓为最大。至于源出代北鲜卑集团的大姓都称为“虏姓”,以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等七姓为最大,无论如何,宏农杨氏是关中六大郡姓之一,门第之高连唐朝王家陇西李氏也不能比。

宏农杨氏从汉朝就兴起,至南、北朝末出现了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是为隋文帝,女皇之母杨氏,和杨隋王室同宗不同房,她系出宏农杨氏观王房。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