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冤枉了,此人帮李世民定决心,是“玄武门”之变关键人物?

2020-12-04 16:05:37 作者: 李渊被冤枉了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朝长安城发生了一起政变,太子、皇子被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对于“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我们后人只能依旧《旧唐书》、《新唐书》及后世一些史料来判断唐朝初期这起政变。之所以叫“政变”,主要是国之储君被杀,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变局。

史料如何记载?

对于“玄武门”原因,从《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看,太子李建成很奸诈,他嫉妒弟弟秦王李世民的功绩,害怕将来李世民成最大隐患,因此想除掉李世民。而李世民来了个突然袭击,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掉,要知道这可是一母兄弟,十分残忍。不过史料对李世民很同情,这场政变,如果不是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将来李世民也会被杀,让我们看到皇座之前无亲情的情景。

后人对于这段史料研究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都抱有同情和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这种美化李世民的记载,是否是唐朝所改,并无考证,但胜者为王,从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角度来看到这场唐初政变,便不难理解了。

还有人认为李渊是制造这场政变的罪魁祸首,认为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后,并没有巩固李建成的权力,致使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对太子李建成的构成了威胁。

李渊是什么角色?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曰:“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认为李渊没有限制李世民的势力,致使李世民势力越来越大。同时,“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在后宫享乐,没有应急处变,致使政变既成事实。

其实我们冤枉了李渊,“玄武门”之变发生很突然,而且此事李世民与手下研究完后立刻实施,中间并没有时间差。李世民发动这场决定的生死的政变,怎么会让李渊知道呢?如果知道了,这既不是李世民的性格,那政变根本不可能成功。

至于李渊没有限制李世民的势力,这样理解就太主观化了。唐朝怎么建立的?唐朝是借助隋朝天下大乱而趁乱建立的王朝,就连李渊从太原起事时,他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皇帝,而李渊建立王朝太顺利了,他当皇帝后,全国还有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必须清除,李渊靠谁?除了靠儿子们,也要靠手下大将。李世民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逐渐成长起来,并笼络了一批将臣。

“玄武门”之变时,唐朝也并没有实现全国安定,还有很多势力蠢蠢欲动,李渊怎么可能限制李世民的权力呢?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要增强,还需要李世民为巩固唐朝江山出力呢。

至于李渊没有巩固东宫李建成的权力,史料也没有明确记载。李建成是长子,被立为太子名正言顺,而且李建成作为太子,势力很强大,比李世民要大。手下聚集了一帮能臣良将,像魏征等人就曾是李建成手下人,“玄武门”之变后才被李世民收为大臣。因此,李建成的势力无需巩固,已经强大。如果李建成知道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恐怕李世民能否当皇帝都是变数。

对于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李渊看得清清楚楚,他当然明白,如果李世民势力过于强大,将来唐朝就会面临着一场亲族屠杀。但李渊还要利用两个儿子,需要他们完成王朝统一稳定的霸业,因此,李渊想借助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巩固他的皇权思路是正确的,但李渊并没有想到“玄武门”之变来得太突然了,即使他想应变,李世民已经让尉迟敬德进入宫中通报,所谓的“通报”就是控制皇宫,因此李渊看到尉迟敬德来了,一点都不慌张,他明白已经发生了事,如果李渊此时再去应变,显然他的命也保不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