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越南偏小一隅,面对横扫欧亚大陆的元军,为何屡战屡胜呢?

2020-12-06 16:03:15 作者: 日本和越南偏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曾说,“我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变成我的牧马之地”。他一生征战,共灭掉40多个国家,征服了720个民族。

而他的孙子忽必烈,更是灭宋建元,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唯有两个地方,忽必烈多次派兵征讨,却屡屡战败,铩羽而归。这两个地方就是日本和越南。

先从日本说起。第一次东征

从1266年开始,忽必烈耐着性子派了6批使节招谕日本,要求他们臣服,日本人根本不予理睬,连个正式的回复都没有。

忽必烈大怒,集结蒙古朝鲜联军3.25万人,大小舰船900艘,从博多湾登陆日本本土。

日本举国参战,经过激战,擅长骑射的蒙古兵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再加上联军主力由于大部分是第一次出海,士兵们风浪颠簸,呕吐不止,只能在折损大半之后落荒而逃。

在返回的路上还遭到了台风的袭击。第二次东征

1275年和1279年,忽必烈又两次遣使日本劝降,日本人的回应是两次斩杀使节。

于是,1281年5月3日,第二次东征大军又启程了。

此次投入的人员达十几万之多,分为两路,一路为“东路军”,一路为“江南军”,分别从高丽和中国江南出发。

但是,和上次一样,元军顺利登岛之后,在向九州发起进攻时,战事不利,大军只好退守战船上。

但巧合的是,这次又遇到了超级台风,战船倾覆,日军趁机掩杀,元军伤亡惨重,再次败退。

此后多年,忽必烈对征服日本的事情一直没有放下,“征日本行省”这一机构立了又废,废了又立,期间还不断督促高丽造船,折腾许多年,搞得对岸的日本也整天提心吊胆。

直到忽必烈死后,远征日本的事情才算真正罢休。蒙越战争

两次伐日皆是败北,同样的情况在越南也出现了。

第一次蒙越战争,也就是1257年到1258年。战争的起因是蒙古为了完成对南宋的战略包围,消灭大理国和越南。

由蒙古名将兀良哈台领兵。战争刚开始就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但是,第二次进攻南宋的战役打响后,为了保留兵力应对接下来的宋蒙战争,所以兀良哈台决定撤军。

1284年,打响第二次蒙越战争。元将脱欢,率领三十万大军攻占越南。越南当时的首领陈国俊以游击战切断了元军补给,利用涨潮而进攻,退朝则退走,并且实施木桩战术,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

第三次蒙越战争发生在第二次结束不久,但是元军士气低落,蒙古人也对越南有了一定的畏惧心理,毕竟上次损失太大。

越南人已经赢了两次了,所以对付蒙古人也有了心得,三板斧——坚壁清野,骚扰粮道,等天气热了再决一死战。元军无可奈何,损失接近二十万之后败退回国内。

面对惨败,忽必烈终于决定放弃征服越南,并与陈朝休战议和,这是蒙古帝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动提出休战议和。分析

虽然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却在日本和越南接连吃了败仗,这一军事之谜始终被后人所探究。

首先,日本、越南民风彪悍,全民皆兵的意识也更为强烈。而当时派去征讨的军队多以南宋降军为主,说白了,就是当炮灰用的。从士气上来说,就差了许多。

其次,曾有学者分析过,蒙古大军横扫欧亚所向披靡,背后的机制和条件主要有四个:一是充分的战略情报和战术侦察;二是广阔绵长的战线便于迂回突破;三是温和的气候和平坦的陆地,便于骑兵突击;四是吸收转化被征服地区的军事技术和人力物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