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狐书生》上映,狐狸为何从祥瑞的象征,变成诱惑世人的狐妖

2020-12-06 19:17:50 作者: 《赤狐书生》

从象征天下太平的王者祥瑞,到擅长勾魂夺魄的妖精灵怪,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图_ 麒麟

上图_ 汉代画像石中刻画的麒麟,图左边第四个动物

三、狐狸的巫术化

从带有神性色彩的祥瑞沦为妖精,这种趋势其实早在西汉就已经初现端倪,《易林》就有记载“老狐屈尾,东西为鬼。病我长女。”

大致上,汉代之后狐狸即有了“妖兽”的属性,而六朝之后,狐狸就有了“媚兽”的属性。妖是狐狸的妖精本性,与曾经的神性相对。媚是狐狸的行为走向,也就是以色惑人。

狐狸形象的演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狐狸与龙或麒麟等神兽不同,狐狸毕竟随处可见,偷个鸡摸个羊,其神性随即破灭,再加上身形优美,眼睛细长,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妖媚之兽。另一种说法则是,狐与胡同音,魏晋之后,五胡内迁,人以狐喻胡,痛下诅咒。时间一久,狐狸本身就成了妖邪之兽。

不过,有趣的是,此时的狐狸大多仍是兽形,而非我们所熟知的妙龄女子或者白面书生。

上图_ 明末刻本《集异记》

四、狐狸的世俗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譬如唐代的诗,宋朝的词还有元朝的曲。

不过,唐朝可不仅仅只有诗歌,还有传奇小说。传奇小说的兴起,大大推动了狐狸形象的世俗化。

起初,狐狸仅仅是以色相惑人的妖怪。

譬如《广异记》中就有狐狸化作美少女或者美少年诱惑未婚的少年少女行云雨之事的记载。《集异记》甚至有狐狸化作美男勾引已婚之妻,致其与夫君“恩义殊绝”的故事。

等到中唐才出现了中性的狐狸,也就是狐狸因为某种原因化为人形,随后成为女婿或者妻子,它们并无恶意,仅是由于好感而与人婚配,甚至会施法救人。

这种形象在宋代小说中进一步演化,出现了完全不诱惑世人的狐精,譬如《小莲记》,小莲能歌善舞,长相更是令人垂涎,她是李郎中的侍女,李郎中多次对她有不轨之心,小莲“毅然不可犯”。后来李郎中只好将小莲灌醉,这才一亲芳泽。

狐妖由恶而善,显然是因为审美口味的改变,比起吸人精气勾魂夺魄的恶狐妖,人们更喜欢蕴含着美好爱情的美丽而善良的好狐妖。

不过,这并非是狐妖演化的结尾。

上图_ 明清时期九尾狐的形象

上图_ 《封神榜》中被九尾狐狸精噬魂而死,并夺尸身附体的妲己 剧照

上图_ 《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和玉面狐狸 剧照

五、狐妖的艳情化

狐妖形象在明清之际又有了一次大改动,从善恶皆有走向了艳情的道路,性与欲的色彩明显加重。

譬如《聊斋志异》的《狐妾》、《萧七》。刻板的来说,这与明清之际人性的觉醒和肉欲的横流不无关系。

总的来说,狐狸这个意象,在我们的文化中的演变,可以用“图腾崇拜——符号化——巫术化——世俗化——艳情化”这个链条来简易的概括。

作者:未定君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吕振羽

【2】《中国狐文化》 李剑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