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革命——武王伐纣、周公辅政

2020-12-09 00:51:26 作者: 殷周革命——

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商时期原始宗教的氛围十分浓厚,整个文化笼罩在鬼神信仰之中。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我们所熟知的殷商甲骨卜辞,就是原始宗教的直接产物。周革殷命,虽然并没有完全废弃对鬼神的祭祀信仰,仍然保留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传统,但相对理性的“礼乐制度”开始建立。一个崭新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时代慢慢揭开了帷幕。

周人自后稷以降,以农业立国,经邰而至豳,经豳而至岐,逐渐站稳脚步。至古公亶父,生有三子,曰太伯、曰虞仲、曰季历。按照宗法制度,应有嫡长子太伯继位。但古公亶父特别喜欢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认为他有圣瑞,能够兴盛周世。就想传位给季历,既而传位给姬昌。太伯、虞仲知道了父亲的想法,就避位出走,去了蛮夷之地。后来,太伯成为了吴国的始祖。

西伯姬昌仁德,诸侯多有归附者。崇侯虎进谗言于纣王,囚西伯于羑里。周人广搜美女、车马、珍宝通过纣王宠臣费仲献于纣王。纣王十分开心,说:“这些东西里的任何一件,就足以赎回西伯,何况有这么多呢?”纣王于是释放了西伯姬昌,并且赐给他弓矢斧钺,让他拥有征伐诸侯的权利。西伯仁德,献出洛西之地,请求废除炮烙这一酷刑。

文王断虞、芮之讼,此年被人们认为是文王受命之年。虞、芮两国相讼,不能解决。两国人认为西伯仁厚,可以断决此事,于是就来到周国。进去周境,周人谦让孝悌,虞、芮认为自己以如此小事争斗而让周人断讼,是自取其辱,于是就离开了周国。虞、芮尚未见到西伯,西伯就已经解决了虞、芮之讼。天下诸侯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西伯盖受命之君”。

之后,西伯征伐了周边一些小国,包括之前向纣王进谗言的崇侯虎,周国更加强大。

文王去世,武王姬发即位,其弟周公旦等人为辅。

武王九年,武王自称“太子发”,载文王木主,出兵讨伐纣王。度过黄河,与天下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于盟津。诸侯都认为纣王应该被讨伐,而武王却认为“天命未可”。

两年后,纣王杀死比干,囚禁箕子,商朝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武王认为商人天命已尽,再次出兵伐纣。与纣王战于商郊。纣王军队倒戈相叛,纣王奔走至鹿台,将玉器盖在衣服之上,自焚而死。

武王分封诸侯,保存商朝祭祀,仍居旧地,令管叔、蔡叔监管商朝遗民。

在伐纣过程中,武王之弟周公旦辅佐武王。武王克商后三年,病重。周公旦为武王禳灾,愿代武王而死,武王病愈。但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武王去世了。有关禳灾的记载,被保存在金縢之匮里。

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周公当政。周公当政,管叔、蔡叔散布周公夺权的流言,并与商朝遗民武庚作乱。成王怀疑周公,周公就离开了周都。这一年秋天庄稼即将成熟之际,突然大风雷震,庄稼倒伏,大树被拔气。周人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于是打开金縢之匮,查找解决方案,发现了之前周公旦愿意代武王而死的文献。成王颇为感动,亲自在周郊迎接周公归来。

周公带领军队,平定了管、蔡、武庚之乱,令立商后微子于宋。

周公在辅佐成王过程中,建立了许多功业。《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这里面营建成周和制礼作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周朝建立,都城在陕西,为称为宗周。当时人们认为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朝贡,距离洛阳最为均等,于是在洛阳营建了成周。

制礼作乐,奠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也为中国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