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三次入相府的宰相

2020-12-15 06:25:17 作者: 宋朝,三次入

赵普也好像从身旁这位新进后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他记住自己第一次拜相时,也是四十出面,由于太祖对自己的信赖和倚重,成为大宋开国以来仅有独相十年的宰相,那时,太祖也是坐在垂拱殿里,自己一个人络绎于这条长廊。

第2次入相,已是太宗朝了,尽管自己曾被罢相,但是,这种工作,在久历人生的他看来,好像现已不重要了,此刻,又以前朝元老的身份入相,再登元辅,他感觉云淡风轻,宠辱不惊,尽管自己现已是六旬衰翁了,身旁也有了新进后生,大宋王朝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想到这儿,不免有些欣喜。

二人进入垂拱殿,跪拜太宗皇帝,太宗对眼前的这对伙伴很是满足。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在后周担任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把握了军权。

第二年正月初一(1月31日),北方的契丹族想要联合北汉南下攻击后周,赵匡胤率军北上,抵达陈桥驿(今河南新乡封丘县东南部),赵匡胤和赵普密议发起叛乱,手下将一件黄袍批在赵匡胤身上,拥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来京城开封,城门守将是自己的手下石守信、王审琦,自动翻开城门,迎候赵匡胤入城,强逼周恭帝让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陈桥叛乱”。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赵普为宰相,石守信、王审锜等手下将领都被封为节度使。

陈桥叛乱,黄袍加身,大宋立国,人们习惯上以为,大宋从君至臣,多为武夫,质朴少文。赵普便是个比如,他早年身世小吏,没读过什么书,第一次任宰相时,有人讥讽他,说他是山东学究,只会读《论语》。不过,赵普尽管读书不多,但并不影响他十年为相,佐命定策,树事建功。有时分,天命与才德,好像跟读书没有太大的联系。

其实,大宋仍是以文明治世的,经济繁荣,科技兴旺,文明兴盛,太祖如此,太宗如此,大宋诸君历代如此。

宋太祖倚重赵普,常常告知他要多读书,宰相有必要是读书人。所以,赵普用心苦读,学而不厌,一段时间后,他阅览过的奏折往往博古引今,颇有水准。

再次重用赵普为宰相,太宗仍是有些置疑,特意召见赵普,想打听一下,赵普答复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论语》。当年以其半部,辅佐太祖,克定全国,今天,欲以其半部,辅佐陛下,致使和平”。

听赵普这么一说,自傲满满,太宗特别快乐。《论语》是儒家理论,是齐家治国平全国的大道理,若是弄懂了,天然一理贯之,一通百通,并且,赵普是前朝元老,也能为新朝宰相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跟着赵普的吕蒙正,是十二年前,太宗初次举办殿试的头甲状元,太宗注重科举,奖赏文学,延揽人才,期望以修文德,致使和平,对新朝的第一位状元天然特别珍惜,因而,吕蒙正进入官场才十二年,就能一步登天,官至宰相。此外,吕蒙正不只有才干,并且有很高的德行,正人德风,让人敬仰。被封为宰相前,做过八年的知制诰,担任按皇帝的授意,起草官员任免、号令讨伐以及其他重要诏令,这一官职是极端垂青德行的,并且要通过试用合格才干委任。

吕蒙正刚刚任知制诰的时分,有一些官员瞧不起他,暗里窃窃私语:“这个人也来参政吗?”。吕蒙正听到了,并没有介意,和他一同上朝的人觉得不公平,要去打传闻这话的人是谁,吕蒙正马上阻止了,说:“假如我知道了他的名字,恐怕会一向记取他,不能忘掉,还不如不知道的好。”随行的人听了,莫不敬服他的大度与气量。

吕蒙正当上宰相后,仍不忘保养正气。依照宋朝的规则,宰相的儿子也会被颁发高官。吕蒙正却自动上奏宋太宗说:“全国才干之士,老于岩穴,终身不仕的大有人在,我的儿子才是年少,即授厚禄,恐将折福。请只颁发他九品京官就可以了。”太宗也很欣赏他的德行,从此以后,宰相的儿子只颁发九品京官成了新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