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怂的一个朝代,屡战屡败,跪着求和活三百多年?

2020-12-15 11:14:53 作者: 历史上很怂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豪,是非成败回头空......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前史的国家,从夏朝至清末,期间历经了屡次的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而这其中有一个朝代被后世认为是我国前史上经济最充足,文明最昌盛,科技创造最多的一个朝代,诗人柳永也曾用“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来描述这一时期的一派富贵之景。或许真的是人无完人,国无完国,无法它却被认为是前史上最“怂”的一个朝代,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军事实力真实令人堪忧。

这个国家你们猜到它是谁了吗?它正是百家争鸣,但却文盛武衰的宋朝。要谈及宋朝,那就要将其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从960年-1127年,享年167年,南宋从1127年-1279年,享年152年,即整个宋朝历经了长达的319年的摇摇欲坠,这一期间的宋朝不断遭受外族实力的侵犯和打扰,军事实力适当瘦弱,跪着求活了三百余年,从前的宋朝为何就这么软弱可欺?

很挖苦的是,这样一个经济,军事开展极为不平衡的朝代,在建国之初却也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实力打来的全国。从前的宋太祖赵匡胤就作为一名武将出世,然后活跃投身于行伍,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干和一身孤胆,不光成为了禁军的最高统帅,后来还发动了“陈桥叛乱”,从此黄袍加身,走向人生巅峰。但也正因如此,尔后成为万人之上,受世人敬仰的赵匡胤开端对武将感到忌惮,忧虑将来的某一天自己手下的武将也相同起兵造反,因而武将成为了他的一个心腹大患,使其夜不能寐。

所以他开端逐步疏远武将,武将被处处设限,权力被架空,作为一个宋朝将军,连调集戎行的权力都没有,想想能有多憋屈。与此同时,赵匡胤活跃的进行着宋朝军事准则的变革,比方一则“更戍法”,要求将领,战士们的岗位时常被互换,以防止将领和战士们的联系过分接近,如此一来,使得后来宋朝的战士们都变得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此外,赵匡胤还提出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方针,使得宋朝文官得到了极大的信赖和重用,文官位置明显提高,走上宦途之路,好像成为了仅有能改动人生,实现理想志向的时机,所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端纷繁弃武从文。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宋朝开端在经济,文明,科技,艺术等范畴可以快速开展起来,而军事范畴的开展却踟蹰不前。可是宋朝真的就没有武将了吗?其实也是有的,比方咱们所熟知的精忠报国的岳飞,舍生取义的文天祥,起义反金的辛弃疾等等,但无法他们空有一腔爱国热血,却仍旧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眼看着,宋朝经济越发昌盛充足,军事实力却很弱,这样的宋朝俨然成为了周围一直在凶相毕露的外族戎行眼中的“肥肉”,所以,周边的小国都开端烦躁,辽国,金国,西夏,蒙古国等不断打扰宋朝边境,在开战的边际不断打听,都想要从宋朝分得一杯羹。在这一期间,宋朝朝廷不管战况怎么,胜况几许,对待战役总是保持着消沉防护的情绪,而朝堂上的文官也分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尽管都是文官,但但凡建议进攻反击的主战派官员都无一例外的会遭到批评,致使宋朝如待宰羔羊一般,软弱可欺,只知一味求和,签定各种割地赔款的公约,以此来完结战役。

久而久之,不只没有让宋朝得到应有的安定,反倒助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野心,周边的外族侵犯之势愈演愈烈,横竖宋朝打不还手,那就多打几回,还能从宋朝那里讨来更多的优点。前文咱们说到宋朝的经济空前昌盛,可是纵使国力再充足,巢毁卵破,终年的外乱不断,使得宋朝国力被极大的消耗掉,国家综合国力不济,戎行沦为铺排,行军交兵毫无士气可言,面临外部侵犯的力气越发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决心,侵犯,割地,赔款,又侵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从阅历了靖康之耻的北宋,到被蒙古铁骑蹂躏的南宋,宋朝毕竟难逃被消亡的悲惨剧,但或许亡国的命运,从最初领导者的决议计划失误开端就现已被注定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