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买了一张旧布,妻子当抹灰布用了10年,专家:这是国宝啊

2020-12-16 08:03:15 作者: 老农买了一张

这日,在锅灶厂当工头的老农照常在宅院里小憩,有三名文物专家路过休憩扳话,其间一位竟指着自家灶台上一块用了10年的挡灰布激动语塞道:“你们看!这……这不是……”另两位急忙上前,又惊又喜:“这是国宝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咱们四处寻找文物,没想到竟在这不起眼的炉台边现身了!”

国宝何以沦为一张挡灰布?10年沧桑为何色彩不改?伏于灶台怎样富丽变身?宝藏本应传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告无条件投降,伪满傀儡政权随之垮台,皇宫中的随从下人携卷宝藏,四散逃离,所到之处似乎蝗虫过境,宝贵如珠翠罗琦,普通如锅碗瓢盆都争夺罄尽。那时的老农也是一个小兵,没赶上先一波,只得了个雕饰精巧的盒子,里边放着幅画。老农不知画上是什么,只觉得盒子精巧的很,也许能卖上几个钱,就一同抱走了。出门还被几个如狼似虎的人拦住,心下里严重又着急,好说歹说花了1块大洋对刚才放行,“那时候不服气,真是倒运,之后把盒子卖了不晓得比这多很多!”回来后,想着这布也算是花了钱的,就留给妻子去给灶台挡灰。现在看来,颇有些“买椟还珠”的意思。

不知不觉,这块从皇宫里带回来的挡灰布现已用了10年了,上面沾满了厚厚的尘埃,被灶台黑烟熏了印迹,但还有一角显出少许本来色彩,这才被专家偶尔发现。其实这幅画是《文姬归汉图》,金代画家张瑀所作,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匈奴俘虏久居,后曹操平定匈奴,派将士迎她归汉,《文姬归汉图》就描绘了文姬从匈奴归汉的行旅局面。前有官员着胡服扛月旗引大路;中有文姬戴貂冠携护卫骑快马;后有武士架雄鹰执缰绳驱猎犬……全卷十二人物形态万千,鹰犬马各物相随,纵观人骑参差、气势开合,细品神态传神、匠心独具。在方法上重线条施淡彩,留白烘托;在风格上简翰墨显改换,动态结合;在意境上绘大景扬大气,大方雄壮。这样一幅庞大的前史画卷出现于绢本,并非一般纸质易焚毁、烤损,从皇宫流落寻常百姓家,历经几番烽火、几朝更变,千年不改赋性、不易赋性,总算在一个偶尔的日子等来人们从头珍爱它的容颜,追溯它的故事,于这名画而言何其走运,于发现它的人们来说,亦是如此。

三位专家本是带着使命来的,1962年,东北局文化部致力于中华前史文物的维护,遍地收集因社会动乱遗失在民间的书画、工艺品,并许诺给予丰盛酬劳。此前,老农想到那块挡灰布是自己从皇宫中带来,也许真是个宝藏,但转念怕他人说他盗窃就逐渐淡忘这件事。这时三位专家组队寻宝,一路来到长春,却有了意外发现。最终,三人凑了150元从老农那拿走了画,现在这幅我国传世名画被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再次向世人展现传奇一生。

宝藏恒久远,经典永撒播。千年前,文姬被掳至匈奴,一腔家国热心飞扬在塞外萧飒的风尘里,留下秀美倩影;千年后,名卷流散民间,恢宏气韵隐在灶台人世的烟火里,静默据守等候。国宝能够成为旧布,但不会永远是旧布,十年坚韧,一朝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