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郎中都是古代官名,为何今用来称呼医生?原来与宋朝有关

2020-12-16 16:05:53 作者: 大夫、郎中都

中医有许多别称,古代有“岐黄”、“杏林”等称号,宋代今后人们又用“大夫”、“郎中”称号医师。

“大夫”、“郎中”转义指官名,为何用来称号医师呢?“大夫”,中国古代官职名。始于西周。

其时朝中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能够世袭且有自己的封地。秦汉今后,中心要职有御史大夫,等级稍低的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

“郎中”开端为皇帝侍从的官员。战国时期开端建立,首要担任捍卫、主张等功能。

隋唐今后,国家实施三省六部制,各部下设司,各司长官即为“郎中”。其功能与战国秦汉有很大差异。据《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载:工部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从六品)”。可见,这两个称号原本指官职,发生时刻很早。

那什么时候开端用“大夫”和“郎中”称号医师的呢?医师开端的意义又是什么?

医师现泛指全部以行医为业的人,但开端却是指医科的学生,始见于《唐六典》:“医师四十人。”唐朝书院始开医科,接收学生。

宋朝医事准则和医学教育高度开展,掌管医疗业务的官员不断增多。其时,国家将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定为七级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满足大夫、保安大夫等。

由此,人们开端把医师称为“大夫”。五代今后,官职逐步众多。人们为了表明对医师工作的敬重,便称医师为“郎中”、“大夫”。

在运用地域上,存在必定的不同。“大夫”一般在北方地区运用,“郎中”在南边运用得更遍及些。从这儿咱们也能够看出,医师这个工作在古代位置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