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树立明朝之后,朱元璋经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朝廷大案大举杀戮开国功臣。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是一网打尽,只要徐达、常遇春、汤和、郭兴、郭英、耿炳文等少量功臣逃过一劫,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不过徐达、汤和、郭兴、郭英、耿炳文等功臣可以从朱元璋的屠刀下逃生,靠的是自己的性情、特别的才能以及与朱元璋非同小可的联系。与之比较,常遇春能逃过一劫朴实是因为死得太早,否则以常遇春的性情和风格肯定是凶多吉少。
实话实说,常遇春的性情派头中的确有两个很大的缺陷:残暴好杀、横冲直撞,脾气一上来连朱元璋的正确决议计划都敢顶嘴。当年在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时分,常遇春提出某条“合理”的军事主张就惹得朱元璋怒发冲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消除了陈友谅,南边的对手只剩下张士诚了。只要消除了张士诚,朱元璋才有实力和集中力量北伐元朝。其时张士诚的地盘只剩下国都平江(姑苏)、杭州、湖州等几座重镇,朱元璋在实力上占有优势。
正因如此,常遇春以为应该不论张士诚的其他城池和戎行,直捣平江。但朱元璋以为张士诚戎行没有遭到严重冲击,平江又是易守难攻的坚城,轻率进犯肯定会堕入被迫,应该实施“先剪羽翼,后捣腹心”的战略,先攻较近的首要城市湖州。
从其时的军事局势来说,朱元璋的战略无疑是更为保险而适宜的。但坚持己见的常遇春当面和朱元璋顶嘴起来,言语也不太谦让。成果怒发冲冠的朱元璋说:“假如先攻湖州失利,我天然担任,但假如先攻平江失利,我必定拿你军法从事!”
常遇春对先攻平江没有必胜的掌握,仅仅军事冒险罢了。朱元璋已然把话提到这个份上了,常遇春也只得赞同了。后来在消除张士诚的战役中,徐达和常遇春依照朱元璋“先剪羽翼,后捣腹心”的战略步步推动,最终成功地消除了张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