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大宋王朝谢幕前,划破历史时空的悲壮

2021-01-03 00:08:42 作者: 崖山海战:大

公元1279年,崖山。海水波涛汹涌,海风吼叫。

左丞相陆秀夫不管妻儿哭闹,将他们逐个推入大海,然后回身对着年仅七岁的宋怀宗说:国务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行再辱。不等怀宗皇帝回话,陆秀夫背着皇帝,纵身跳入严寒的海水之中。小皇帝死讯传开,崖山十万随行民众,投海殉国。一时间,崖山海域,浮尸十万。

自赵匡胤陈桥叛乱黄袍加身起(公元960年)至此(公元1279年),320年的大宋王在前史的舞台上谢幕。其间以靖康之变为边界,北宋168年,南宋152年。遐想太宗皇帝开国时气吞万里如虎,至现在南宋流亡政府兵败崖山,无限苍凉。后人读史至此,无不心酸流泪。但是,就在大宋王朝行将谢幕的前一刻,那些为国家为全国而战的爱国志士,其精力犹如崖山上空的一道道闪电,刺破稠密的乌云,的卷宗,在狂风怒吼大雨倾盆的崖山上空猎猎作响。

公元1274年,宋咸宗十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颜出任南征军统帅,率二十万大军伐宋,兵锋直指南宋国都:临安。

糊涂的南宋政府派出佞臣贾似道率十三万大军,布兵长江两岸,摆出一决死战的姿态。面临元军进攻,贾似道底子无心迎战,简直不战而逃。元军趁胜追击一百五十余里,缉获宋军战船两千余艘,军资器械很多。宋军仅有的精锐部队也在此次战役汇总丢失殆尽。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懦弱的南宋政府如朽木一般,伯颜大军势不可当。

公元1276年2月,年仅10岁的宋恭宗出临安降元。好像靖康之变中被掳的徽钦二宗相同,恭宗皇帝、后宫、宗室皆被掳往元大都。此举意味着南宋“国亡”,但全国士子尚在,反抗元军的实力尚存。

当元军押解宋恭宗及后宫行至瓜州时,扬州守将李庭芝欲夺回恭宗,遂以四万之众夜袭瓜州元军,元军不敌,挟制恭宗而逃,宋军乘胜追击,但终未能夺下恭宗。元军逼恭宗下诏,令李庭芝屈服。李庭芝登上城墙,正气凌然,声如洪钟:奉召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所以坚决不降。当元世祖忽必烈甚爱其才,亲身下诏,欲招降李庭芝。李庭芝当即燃烧诏书,斩杀来使。

家全国的封建王朝,有皇帝的时分,臣子是为皇帝守城,现在皇上都没有了,李庭芝是为谁守城呢?答案只需:为一方大众守城,为全国守城,为民族时令守城!

宋恭宗被俘之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立恭宗的哥哥赵昰为全国戎马都元帅,恭宗的弟弟赵昺为副元帅,招诸路义师,拥赵昰为皇帝,史称宋端宗。南宋流亡朝廷建立。

南宋流亡朝廷建立后,右丞相之位留给李庭芝,一起招李庭芝入朝。李庭芝入朝途中不幸被元军俘虏,不平而死。

1276年,宰相兼枢密使文天祥作为南宋朝廷代表与元征南大将军伯颜议和。文天祥要求元军先退至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之事。所谓弱国无外交,伯颜底子不理睬,干脆将文天祥押谴北方。途中,文天祥幸运逃脱,然后在江淮及温州一带招兵买马,持续抗元。

1277年头,文天祥克复梅州,攻入江西,克复会昌。六月,文天祥在江西打败元军,克复吉州、赣州属县,继而围住赣州。一时间,抗元稍有起色。

但毕竟,行军交兵非文天祥所长。元江西宣尉使李恒大北文天祥,这一仗,文天祥妻儿皆被元军俘虏。

论带兵交兵,论救国存亡,文天祥比不上宗泽、岳飞,乃至比不上吴阶、孟珙,但文天祥是一种精力的标志,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社稷漂荡的浊世,文天祥的精力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千百年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犹如中华民族精力世界中的一盏灿烂的灯塔,穿透千年的时空,照射着中华民族儿女行进的方向。

文天祥战胜后,元军持续南下,张世杰带着宋端宗,渡海流亡。六个月后,年仅十岁的宋端宗受不了流亡之苦,死于流亡途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