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机遇 老牌地标上海大观园能否重现“网红”气质

2020-09-22 06:39:09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

2020年上海旅游节已启幕。相比如今热闹的文旅打卡点、名胜景区,上海老牌流行地标——上海大观园显得格外寂寥。虽然它别有江南风情意趣,但也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上海大观园开放于87版《红楼梦》电视剧热播次年。无数上海人乃至周边城乡居民,满怀对经典小说的敬意和对流行文化的追捧,几乎踏破上海大观园的门槛。而今,30余年过去了,上海大观园日均入园人数甚至不到800人。

好在新时代又提供了新机遇——上海大观园所处的青浦区金泽镇,从城市边缘地带一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近两年,学界、文艺界发出呼声:“上海应成为江南文化的学术、文创和国际中心”“上海大观园应成立市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上海江南文化书院,规划、组织和统筹全市江南文化研究工作”……

带着被遗忘的风光景致、被低估的文化意涵,上海大观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游览◆◆◆

营造沉浸式故事现场

20余处院落和景致,既“复刻”《红楼梦》,又远不止于书中意境,颇像一个沉浸式故事现场,必定要按特定游览路线走一遭,才能得其精妙。

“知道上海大观园吗?去过吗?”40岁以上的上海人通常欣然一笑,“小时候春游去过,不过好多年没去了。”年轻一点的上海人中,许多人从没去过大观园;而新上海人,大多不知道上海大观园在哪里。

作为一座江南仿古园林、4A景区,上海大观园是否依然值得追捧?

《红楼梦》中,曹公借贾府主人们的脚步,三次带读者游历大观园。怡红院、栊翠庵、梨香院、潇湘馆、蘅芜苑、蓼风轩、稻香村……笔墨每行至一处,都是鲜活的人、情、事:怡红院里,晴雯病补孔雀裘;沁芳闸边,宝黛共读《西厢记》;山石僻静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而在上海大观园,20余处院落和景致,既是“复刻”,又远不止于书中意境。

1984年,上海大观园里的怡红院由上海园林设计院总建筑师梁友松操刀,最先成型。并没有以“写实”为唯一原则,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在建筑和园艺设计中,更多地将人物命运、性格寓于其间。

怡红院入门右见西府海棠,左见芭蕉和罗汉松。海棠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芭蕉叶阔大,可书写,所谓“书成芭蕉文犹绿”,这是园艺大师为渲染主人贾宝玉的脂粉气和书卷气特意设计的。“种植罗汉松,则是贾宝玉最终归宿的隐喻。”上海大观园副总经理刘勤说。到了蘅芜苑,迎面高耸的玲珑山石,将院内房屋悉数遮住。《红楼梦》中贾政初入大观园,对这一景致颇为不满:“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得很。”可一旦绕过山石,建筑师的心意一目了然:楼阁用了中式古典宅邸中常见的两面厅,南冬暖、北夏凉,将主人薛宝钗之特殊地位烘托出来。院门上书三个颜体字“蘅芜苑”,又在角落里遍种爬山虎、常春藤,毫不掩饰薛宝钗稳重端庄,却又处事圆滑、攀附的性情。妙玉所居栊翠庵,墙面用青灰色和米黄色花岗岩凿砌。可粗犷的岩石墙内偏偏坐落着一座精雕细琢的汉白玉像,联想清冷孤傲的妙玉惨遭强盗掳走的小说结局,园林设计师的用心便可知了。

大多数中式园林的游览,可以任意东西、信步慢行。可上海大观园颇像一个沉浸式故事现场,必定要按照特定游览路线走一遭,才能得其精妙。从起点“曲径通幽”处出发,经怡红院、栊翠庵,过三春居所后,到蘅芜苑,最后是潇湘馆……一部兴衰荣辱的家族史,一段凄美错位的爱情,逐一道来。

不仅如此,设计师的创新还体现在将曹公笔下太虚幻境等超现实的神话世界、宁荣二府功名利禄的现实世界、大观园里乌托邦式的童话世界三个空间语境糅合在一起,于入园处设计了10米高的“太虚幻境”牌楼,以及展现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大照壁;并一改原著中怡红院与潇湘馆亲密的方位关系,将蘅芜苑安插其中。如此设计构想,不免得罪一批“宝黛迷”,却明示了人物最终结局,似乎在不断提醒着游客跳出人物视角,看清大观之境不过是红楼梦一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