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超月薪只有三十多元的日子里,住在8平米的房间,在煤油灯下勤奋地创作,他坦言:"一开始画连环画,并不是由于喜爱,多为了贴补家用。"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蔡超曾出版过四五十册连环画,这对他今后擅长的人物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超创作的连环画
紧抓时代脉搏 创作经典
蔡超的创作历程,从七十年代以《毛主席在农村调查》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题材崭露头角;八十年代以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收获诸多奖项;90年代又以工业题材的创作蜚声画坛,他创作的《顶梁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蔡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作品《顶梁柱》
蔡超以其对进入工业社会的敏感寻导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实现现代感的突破口。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几度深入工业建设工地,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以他对人生的体验与工人亲如兄弟,因造型结构之复杂而认真速写,精心构思,慎重出品。作品大都以大部件高空吊装为契机,以笔线为骨、墨润为肉,以直线之美为主弦演绎为现代工业交响曲,从视感上给人以时空撼天震地、结构纵横交织、人物坚定沉着的深刻印象。上述作品大多出品于国家级重要展览,并屡获大奖,工业题材成为蔡超自出机杼的突破口,蔡超也因此成为现代工业题材的代表性画家,为中国人物画的现代性转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蔡超的个性气质角度而言,这些作品也无疑是这位强者的精神气度与现代工业建设者的劳动精神相和谐、相共鸣的创造性表现。
在蔡超的演变和个性探索的途程上,工业建设题材的风骨和构成感成为他最鲜亮的艺术坐标。
蔡超的工业题材作品:
蔡超从事绘画57年,走访了40多个国家,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用画笔记录下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蔡超被称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造梦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蔡超将自己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采风创作的作品汇聚在了江西南昌的"一带一路"蔡超中国画作品展上,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也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成果展示。
"一带一路"蔡超中国画作品展系列是他对大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人们生活的描绘。
蔡超的"一带一路"人物作品
对少数民族生活的观察体验也是蔡超创作涓涓不息的源头活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作品在他笔下不断涌现,在具象的表现形式之外更追求一种意境上的神形兼备,抒发情韵,如诗歌一般意深旨远。
为时代画像的同时,他记录下的都是一路创作采风里遇见的普通人,在这群人身上,他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一起,呈现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蔡超采风创作的胡家旺和雷菲力在"一带一路"作品展上展出
在蔡超看来, "一带一路"的含义,不仅仅是做生意,不仅仅是谈政治,更重要的是人类一种情感,一种发自内心想要追求的一种生活。反映了一种艺术上的很崇高,即人性的真善美。"一带一路"等于是一根友谊的线,用艺术和文化把它串起来。
"我在'一带一路'跑了这么多国家,感受到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人民是心心相通的,互相之间感情能够得到共鸣和理解。"蔡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