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澳携手打造 舞台剧《梦影·牡丹亭》将在沪首演

2020-09-23 23:15:10 作者: 沪澳携手打造

东方网9月22日消息:9月22日,舞台剧《梦影·牡丹亭》发布会在上海宝龙美术馆顺利召开。据悉,该剧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瑜音阁连续三天上演。

《梦影·牡丹亭》一剧融汇昆曲、话剧两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影像化展示以及灯光新媒体技术呈现,截取《牡丹亭》文本中涉及到澳门风土人情的段落,联系《牡丹亭》剧作者汤显祖本人曾前往澳门的生平经历,创造出一场文化交融、似梦还真的视听盛宴。

创作者们挖掘出了一段尘封在历史隐秘角落的“缘分”,这也成为了剧目创排的原点和亮点。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因上《论科臣辅臣疏》抨击朝政,激怒当道而被贬黜,十月下旬抵达广州,此后乘船访游澳门。澳门的瑰丽奇异及华洋杂处之风,给汤显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澳门的这“一段缘”,不仅让汤显祖留下颇多吟咏诗文,还在不久后创作的《牡丹亭》剧本中留下了鲜明印记。澳门访游拓展了汤显祖创作的文化视阈,甚至在创作柳梦梅这一人物时也带上了这段岭南际遇的影子。据考证,《牡丹亭》也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剧作品。

该剧由澳门好时节文创有限公司、上海澳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澳門中华昆曲文化协会联合出品,由上海瑜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苏州昆剧院、瑜音社倾力合作演出。该剧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资助项目,此次创排演出,也属澳门、上海戏曲界的首次合作。项目的创立与推进,获得了澳门政府对文创行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的持续帮助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大会主席、澳门好时节文创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卉茵女士担任该剧的出品人和编剧。李卉茵成长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门,自2005年,在澳门文化局艺术节开幕式上,欣赏到白先勇先生带来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那一刻起,李卉茵就被昆曲艺术深深吸引,自此学戏、演戏,并身体力行地走上了昆曲推广的道路。《梦影·牡丹亭》的创排,也正源于她的这份初心,找到旧时光里传统昆曲艺术与澳门本土的连结,正是昆曲在澳传播的一个良好契机。

《牡丹亭》一剧,自创作之时起,便被持续不断地搬演上舞台,目前它无疑已经成为了昆曲艺术的一张名片,是被演绎次数最多、改编翻拍作品最丰富的传统剧目。《梦影·牡丹亭》,撷取《牡丹亭》传统演出的经典段落,将昆曲水磨腔的缠绵之美以全新的形式带到观众眼前。

“一领破袈裟,香山墺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该剧的故事主线正出自《牡丹亭》原文。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和第二十二出《旅寄》中提到,柳梦梅作为广州府学的生员,游历至香山岙(今澳门)多宝寺(一说即为今澳门“大三巴”),偶遇番回海商在多宝菩萨前献宝,求得一观,并以宝物自况,借机获得了钦差苗舜宾的资助,这才得以辞别香山岙,前往长安谋取前程。柳梦梅从澳门登船北上,使之后在南安府衙后花园拾得杜丽娘的画像成为可能,《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故事,也自此埋下了等待萌芽的种子。

剧目风格古典唯美,光影梦幻。该剧的编剧之一,95后青年编剧曹蕴祺表示:“这部戏关于一次游历,一场奇遇。《牡丹亭》中杜丽娘一梦而亡,又还魂复生,因此汤显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汤显祖在香山岙(今澳门),遇见了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经历了生死,探知了世界与天地,本就是一次传奇的经历。汤显祖的所见、所感,也如梦一场,他的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呢?”

剧目的舞台呈现部分,围绕着演出场地瑜音阁的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一系列音乐、灯光、舞美、服装及多媒体影像化呈现设计,以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演体验。除澳方外,主设计团队均与瑜音社长期合作,经过长期磨合,具备精准进行创作理念的呈现和表达的能力。疫情期间,国内外诸多演出机构都受到冲击,整个演出行业基本停摆,瑜音社依旧能够推出新编跨界合作剧目,想必也得益于传播戏曲艺术的坚定信念以及这种长期合作模式带来的宝贵经验。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