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小带他去农村,他对儿子要求不能攀比,扎根泥土的朴素家风一直在传承

2020-09-24 21:18:58 作者: 父亲从小带他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宋海燕 孙东进

痛失爱子,谢睿的父亲含泪给组织写信:他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牺牲。

永别丈夫,谢睿的妻子吴铭强忍悲伤深情回忆,他总说欠家人一个假期。

24日,记者与依然沉浸在悲痛中的谢睿家人对话,听他们讲述一个热爱生活严于律己的真实谢睿。

从小,父亲就带着他到农村老家去,要求他与群众打成一片。成家后,谢睿对自己的儿子也严格要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生活中不攀比。

扎根泥土的朴素家风,一直在传承。

父子二人接力帮扶同一个村

“失去儿子,我悲痛万分、心如刀绞,但他是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牺牲,我为他忠诚积极、苦干实干的作风感到欣慰,更感谢组织对他的关心和培养……”几天前,父亲谢一兵含泪给组织写信。

他们老家在咸丰县偏远的黄金洞乡麻柳溪村。谢一兵说,虽然在县城里生活,但每年暑寒假他都会把谢睿送回老家农村,让他感受农民的辛苦。这也造就了谢睿对农村生活相当熟悉,对农民有着深厚感情。身为退休老干部,谢一兵说,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所以从小就教育儿子,基层的领导干部,各方面要以身作则,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脚踏实地,多做好事。

对于自己的儿子,谢一兵认为谢睿从小到大最大的特点从不说粗话,非常讲文明,品质好。工作后,他对谢睿提醒最多的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不在于能力大小,关键是要保持一份谦逊积极的心态。要做一个正派的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正是因为这样的言传身教,谢睿作为基层纪检干部,朴实无华,与群众打成一片。一顶草帽、一本工作日志,伴他走遍山村院落,三十出头的小伙成了群众口中的“老谢”,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喜爱。

一个巧合是,父子两人,先后都帮扶过清坪镇龙潭司村。

几年前,谢一兵任咸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多次带队支援清坪镇龙潭司村新农村建设。2015年春天,他在这里召开院子会,组织动员村民们科学、规范种植柑橘、橙子,还从外地引进甜柿子进行规模种植,办起了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基地。

来到清坪镇工作后,谢睿不忘初心,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的瞬间,便与这片红色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在他带领下,龙潭司村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生态家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总说“欠家人一个假期”

吴铭与谢睿从小学就是同学,但结缘却是在各自工作后,婚后有了可爱的儿子,感情一直很好。

在基层工作,谢睿与家人聚少离多,吴铭总是毫无怨言,大部分时候独自照顾孩子,整理家务。虽然工作任务重,但只要有时间,谢睿总喜欢亲自下厨,给妻儿做饭,或带他们出去旅游,他总说,“欠家人一个假期。”生活中的谢睿也有年轻人活泼的一面,记者在他的抖音号里看到,他自拍的许多视频十分幽默。

2020年大年初一,谢睿携妻儿自驾前往海南三亚过春节,希望好好陪一下家人。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新闻后,他主动结束休假,奔波1700多公里,连夜驱车返程。

回来当天,他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进村入户督查尖刀班工作作风,上下联络为群众采购物资,到联系片区推动群防群控措施落实。

从清坪镇到咸丰县城不过一小时车程,疫情防控期间,他连续作战两个多月未入家门。

“我把衣服从窗口扔下去,儿子趴在窗口喊几声爸爸……”吴铭说,窗口上下两相望,扔钥匙、扔包、扔衣服,他转身再回到乡镇,这种特殊的见面已成为一家三口的常态。

吴铭说,对于儿子,谢睿的管教非常严格。他经常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生活中不攀比。她能感觉到,7岁的儿子对父亲又爱又怕,谢睿去世第三天,儿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画了一张人像画,左上角写着“我的爸爸”。年幼的他知道爸爸离开了,但心里一直盼着爸爸还会回来。或许,孩子已经能够读懂成年人世界的悲伤意味着什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