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文:“两次转身”背后的为民情怀

2020-09-27 18:41:31 作者: 廖建文:“两

在成都市的中心腹地,藏着一片黄瓦红墙的老旧民居,那地盘是秦朝留下的“少城”,当中有几条青砖砌墙,灰瓦为顶的小街巷,后来成都人把它们称作宽窄巷子。

在人潮涌动、灯火不熄的老巷子里,在升腾的烟火气息的背后,店铺商家和社区居民们有着自己如齿轮转动般的生活节奏。那川西民居门闩和窗棂上映照的朝晖与夕阳,似乎日复一日地重温着一个揉进自己和家园风雨历程的旧梦……让人无法自拔。

廖建文,黄瓦街派出所宽窄巷子责任段社区民警,他就是这片家园的守护人,在派出所工作已经整整21年了。 岁月流淌,廖建文仍然有一副挺拔的身板,言行举止间透出一股干练劲儿,那是属于人民警察的精气神。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接近50次的上级嘉奖是对他21年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充分肯定,老百姓的赞许与信任是对他踏实工作、辛勤耕耘的最好回馈。

两次转身

“1999年9月,我从部队转业到黄瓦街派出所,一直在这里干到现在。”告别部队单位,走进黄瓦街派出所,是廖建文的第一次转身。从空军452医院器械科助理工程师到派出所民警,换装转身,10年军绿生涯、21年藏蓝人生早已把“热血忠诚”烙印在他骨子里,把“服务奉献”溶解于他血液里。

“常年的案侦工作让我的大脑随时保持高速运转,当有一天我无法停下它的时候,我知道是时候再次转身了。”99年进入黄瓦街派出所,廖建文成为了一名刑侦民警。从此侦办案件、打击犯罪陪伴他走过了17年的工作历程,占据了他公安民警职业生涯的多半时间。

刑侦民警时期的廖建文,是出了名的“廖把细”。他意识敏锐、逻辑严密、胆大心细,办案子大家信得过,业务水平没得挑。 在刑侦战线上摸爬滚打到了48岁,廖建文成为了青羊分局“年龄最大的派出所刑侦民警”之一,到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大脑里分析案件的“发动机”却没办法“熄火”了。心里长时间装着案情,脑子里不断涌现着案件细节,继而把细节碎片拼贴成侦破线索……整夜整夜失眠、身心不堪重负的廖建文决定告别深爱并引以为傲的刑侦事业,他在2016年8月实现了第二次转身——成为了宽窄巷子责任段的社区民警。

“从刑侦民警转变成社区民警几乎没有什么不适应,因为学习永远都有用。”48岁才开始接触社区警务工作,踏入新的业务领域的廖建文没有因此感到失落与不适,他积极向其他经验丰富的社区民警请教社区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与群众有效沟通的方式。始终昂扬的精神状态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秉持的信条——“学习作为阶梯,能帮助人去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事实也的确如此,乐于学习的劲头帮助他躬耕不辍,在社区警务工作的阶梯上逐级攀登,在自己的责任段内实实在在地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三颗真心

沉下实干心,尽己所能创新方式管好责任段。 廖建文每天要在自己的宽窄巷子责任段上完完全全走上两圈,根据微信运动的记录,这两圈下来能达到两万左右的步数。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这项工作是为了让自己心头踏实,若有突发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他从不觉得这样的坚持缺乏意义,相反,每当迎上熟识的居民商家的热情问候,深入辖区确认责任段宁静祥和、百姓平安之后,廖建文说,这是他最具成就感的时刻。

在责任段的管理上,廖建文为优化管理方式同时又方便商家、小区门卫及时报送人员信息,不费时间多跑路,专门建立了“平安宽窄”微信群,在群里发布用工人员登记信息表格供商家填报,发布治安消防检查结果督促商家及时整改治安消防隐患。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流动人口登记工作中,“小”群发挥了“大”作用。建群看似事“小”,实际上也花费了廖建文不少心力。小区门卫多是上了年纪、文化程度有限的大爷大娘,对手机网络、社交软件基本谈不上了解,更别说熟练使用了。廖建文手把手教他们操作微信、发图填表,“这个群确实建了挺长的时间,建成不容易。无论是建群还是坚持每天检查责任段,最重要的都是沉下心,尽你所能,脚踏实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