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闪评|《马家荡里唱大戏》:一路小康一路歌,人民心声都听到

2020-10-08 23:15:34 作者: 紫金闪评|《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10月8日晚,由阜宁县淮剧团创排的现代轻喜淮剧《马家荡里唱大戏》亮相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该剧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时代背景,围绕苏北水乡马家荡“退圩还湖”的故事,通过风趣明快而不失深情细腻的淮剧形式展现荡区农民新风貌,展现江苏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奋斗历程,彰显党和人民心心相映、心心相系的动人情怀。演出结束,请看“紫金闪评”——

【记者闪评】

一路小康一路歌,人民心声都听到

作者:吴雨阳

随着甜脆高亢的淮腔,一幅轻舟短棹、绿水清波的水乡风情画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出波澜不断的苏北家庭剧由此铺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家荡村民靠水吃水,拦圩筑堤,养鱼养虾,家家户户过上富裕的日子。然而,因为围湖造圩,一方碧波变得千疮百孔,浊水横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来到马家荡,推广退圩还湖,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渔村陷入惶恐不安。家有百亩鱼塘的渔民老泥鳅,欲和三个儿媳订立“攻守同盟”,反对退圩还湖,三儿媳渔妹子联合两个嫂子,与公爹斗智斗勇……《马家荡里唱大戏》以清新明快的艺术笔触,生动呈现了农村的人与事,将更多的笔墨和目光投向农民深层的心灵世界。 “闹投票”“戏公爹”“审名字”“哭渔塘”……质朴粗犷、极具表现力的剧种,在这一连串的家庭冲突中顺势塑造人物、开掘真实的人性质地。坚持不肯退圩还湖的公爹“老泥鳅”,自从得知志愿者进村宣传,不仅阻挠志愿者,还多次紧急召开“家庭会议”,天一黑就锁上门,生怕儿媳们参加文明实践活动,固执得犹如一块“铁板”。不过,除了展现人物的消极心理,剧中也安排多处独唱独白,让观众无意间窥见、贴近这位六旬老人的细腻内心。老泥鳅夜不能寐,想起鱼塘和自家的世代渊源:“(在鱼塘)我爷爷,翻船淹死小日本;我奶奶,芦荡里藏过新四军;我也曾为穷人买鱼多放秤,文革时,送多少鱼虾给小知青……”足见其朴素善良,深明大义的美好人格。而“今生不求宝贵命……安居乐业在渔村”的祈愿,农村老人为儿为女,心念祖业的一派深情历历在目。历史洪流、时代印记、个体命运都与鱼塘这一具象紧紧牵系,这一刻,观众不论是对人物还是对艺术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见编剧扎根生活、提炼生活的艺术能力。

“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退圩还湖的事成不了!”剧中,渔妹子对志愿者宋歌诉说的一句话道破了矛盾所在,点明了“小家”和“大家”的冲突。是对抗政策,还是响应号召?“政府出台新举措,马家荡发展乡村旅游有前途”,随着剧情推进,“喇叭里的政策”落实成马家荡退圩还湖后的景区规划图,让大家吃了“定心丸”,马家荡的村民渐渐走出对这一问题“难允难拒”的尴尬境地,决心同政府一道在新时代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哭鱼塘”一幕,老泥鳅的二儿媳因失足落鱼塘,误喝污水导致腹中胎儿夭折,老泥鳅便手拿鞭炮来到自家鱼塘,决心退圩还湖。“当年新四军藏芦荡,饿食野藕水洗伤;过去常常饥荒降,莲子鸟蛋当口粮……是谁将一湖碧波,变成了污泥药水泔水缸……”这段张弛有度、大开大合的淮调,唱出老泥鳅纠结——顿悟——痛悔的心路历程,由彷徨走向坚定的人物情绪,让知恩图报、可亲可感的老渔民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艺术性十足地反映了江苏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从物质富有迈向精神富有进程中的阵痛和觉醒。

在传统戏剧形式中加入现代元素,使这出淮戏与时代紧密结合,全程在观众席中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然而细看这幅苏北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诗意画卷如何用笔,就会发现其对农民的自我认识、自我觉醒满含深情,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的刻画用力似显不足。应该说,党的干部形象更需要植根于乡村土壤,经历焦虑和不安,找到信念和希望,实现蝶变和成长,唯有此才有助于感情深刻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