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卫入村记

2020-10-09 10:03:22 作者: 王保卫入村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18年3月26日,是王保卫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接到格尔木市委组织部的通知,到郭勒木德镇东村任第一书记。这让从部队转业后又到军供站工作的他感到忐忑不安,怕自己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无法胜任第一书记的工作,无法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上级领导鼓励他:“目前东村第一书记还没走,你跟着他学就是了。”就这样,王保卫开始了他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王保卫(前)与民政局工作人员走家串户了解残疾人情况

“超级大村”里搞扶贫

初来乍到,东村首批第一书记杜发星首先带着王保卫熟悉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地点并了解致贫原因。

郭勒木德镇东村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东北角,是格尔木四个乡镇中离城市最近也是最大的一个村庄,常住人口8000余户4万余人。2015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东村未纳入贫困村。经过精准识别,东村确定贫困户38户115人,经过动态调整,剩余贫困户35户108人。2018年7月,这些贫困户都通过了国家精准扶贫检查验收,35户108人达到了脱贫验收标准。

东村村民的组成比较复杂,既有20世纪70年代初从海东迁移来的老住户,也有后来从全省各地自行迁移来的新住户,还有近年来到格尔木淘金的打工者。大部分村民都以进城务工为生,也有少部分以出租大型机械挣钱,还有一部分在市区做生意。近年来,因三角地区金南、金北两社区棚户区改造,大量拆迁户涌进东村。为此,东村密密麻麻见缝插针盖满了房子,在这儿找个人家很有难度。

杜发星带着王保卫开着私家车跑了整整一个星期,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跑,一天也只能跑七八家。一周后王保卫记下了35户建档立卡户的居住地点、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因为很多巷道都是一模一样的,很容易走错。有的人家我一天跑三四趟,就是为了熟悉线路。”王保卫说。

一周后,王保卫和一个“90后”驻村队员挨家挨户入户了解东村情况和群众的诉求。一个询问情况,一个记录,忙了几个月,也只入了五六百户人家,大量的工作等着他们,他们只能边干边了解情况。通过入户,王保卫了解了东村基本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与村干部讨论交流,进行问题梳理,哪些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协调解决的,并逐一形成时间表、路线图。

通过走访入户,他了解到村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村民最大的期盼是:道路改造、维修水渠、污水管网、电网改造、亮化工程五件大事。王保卫思忖,希望在自己任期内为村民解决这些他们期盼已久的事情,为自己第一书记的履历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8年底,杜发星完成使命回到了原单位。王保卫接替杜发星成为郭勒木德镇东村第一书记。交接会上,王保卫表态发言:“我来东村搞精准扶贫工作,第一,不贪、不占、不拿,吃拿卡要在我这儿绝对不会有。第二,以后每周一早上村委会要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明确本周重点工作。第三,以后村干部每天必须按时上下班。”

让自由散漫惯了的村干部每天按时上下班着实有点难度,连着两星期不是这个迟到就是那个早退,王保卫不留情面,该批评就批评,该罚就罚。半个月后,大家知道王保卫令出必行,逐渐习惯了他严格的时间观念。村委会成员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迅速处理村里各项事务,村干部们的时间观念一点点建立起来了。

新官要理旧账

过完年,金南、金北两社区拆迁,很多拆迁户涌进了东村。一时间,东村私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混乱不堪,而且人口骤增,宅基地从2018年初的每院20万元骤增到2019年初的每院50万元。为此,格尔木市成立了以西城区牵头的“两违”巡查组进行巡查,东村“两委”班子7个村干部中有3个辞职。上级领导经过再三斟酌,决定任命王保卫兼任东村党支部书记。

一年的驻村工作,王保卫太了解东村了。东村人员复杂、事情多,不好管理。而且村委会欠债多,遗留问题也多,思忖再三,王保卫说:“我干不了!”

“干得了得干,干不了也得干!”上级领导斩钉截铁地说。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