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记者方永磊)位于辽宁省辽中区肖寨门的吴连武事迹陈列馆内,一辆破旧的28式自行车引人注目。而这,也是肖寨门妈妈街村村民对自行车的主人——辽宁省辽中区农信联社肖寨门信用社模范共产党员吴连武最深的印象。
(图为吴连武事迹陈列馆内展出的自行车)
1988年6月,吴连武被安排到肖寨门信用社担任信贷员,主要负责妈妈街村的信贷工作。骑着自行车、背着挎包,吴连武走过了妈妈街村每一个街道。
能准确说出村里300多家养牛户的身份证号码,累计发放贷款9亿多元、贷款回收率100%,帮助当地百姓增收10亿多元,为信用社创造利息收入1亿多元。吴连武车轮碾过的地方,留下的是一道道基层“农信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岁月痕迹。
2016年5月1日,吴连武积劳成疾,因脑溢血病逝。在短暂的56年生命旅途中,他用近三分之二的时光,展现了一名基层“农信人”的使命担当。2018年6月28日,中共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委员会,号召全省农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吴连武学习。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幼年生活困苦,节俭的生活习惯一直贯穿吴连武的人生。
一台电脑、一张陈旧的办公桌,身后一张硬板床,就是吴连武的办公室;下乡时自带饭盒,装上两个馒头和小咸菜,不给贷款户添任何麻烦;闲暇时间用随身听学习英语,还自己报班学习电脑;一部已显破旧的手机,连接的是妈妈街村村民的致富路……尽管陈列馆内留存的实物和图片资料并不多,但每个物品背后,都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图为吴连武生前使用过的饭盒及文件袋)
在采访中,“实诚”“踏实”是妈妈街村村民对吴连武评价最多的词语。手握发放贷款的“大权”,平日里几乎每天都能在田间地头见到的吴连武,一到逢年过节就“消失”,让很多想借着过年、过节给他送钱送物的人吃了“闭门羹”。
“老吴办事特别公正,以前过年的时候想给他送点礼,到家里都找不到人。”妈妈街村村民白仁成说。曾和吴连武一起共事多年的刘丽也表示,吴连武“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做事有主见,非常善良也特别正直。”
曾经喜欢赌博,看到别人养牛致富也想加入后,妈妈街村村民白宝纯找到了吴连武贷款。经过半年考验,确定已经改掉赌博的坏毛病后,吴连武才亲自找到担保人,为白宝纯提供了5万元贷款。
靠着这5万元贷款,白宝纯逐步发展起养牛产业,如今早已成为村里的千万元户。“是吴叔在我走投无路时挽救了我,他不仅帮我改掉了玩‘六合彩’的恶习,帮助我致富,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观!知道了什么是光彩,人生应该怎么走才是正道。”提起吴连武,白宝纯一直心存感激。
(图为吴连武生前经手的农信社借款凭证)
“做人要光明磊落、坦荡、正派,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无愧于心,人活着,比的不是谁高谁低,谁上谁下,谁有钱谁没钱,比的是谁能睡得舒坦,谁能笑得灿烂!”吴连武曾经告诫儿子的话淳朴又真诚,这样的家风也延续到了工作中。
变废为宝 激活乡村循环经济
妈妈街村有“辽宁第一村”之称,该村共有2225户,人口7000多人,是辽宁省内人口最多的村庄,但人均耕地只有1.7亩,村民种地收入微薄。
据当地村民介绍,妈妈街村有酿酒的历史,但因利润菲薄,村民收入较低。因酒厂众多,村里的沟渠堆满了酿酒后被当做垃圾随意丢弃的酒糟,夏季来临,腐烂变质的酒糟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以手掩鼻成了外乡人进村后的标准动作。
为了让酒糟变废为宝,吴连武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前往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察肉牛市场,联系育肥牛收购和销售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购销动态、选购种牛和饲料。在吴连武的积极推动下,妈妈街村酿酒户率先购进肉牛,利用酒糟饲养肉牛,并在充分了解村民肉牛养殖情况的前提下,为大量村民提供贷款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