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擦亮新材料名都 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

2020-10-14 13:57:59 作者: 淄博:擦亮新

一代装备需要一代材料,一代材料造就一代装备。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是很多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关键基础,是幕后英雄。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一号再到天问一号,成就背后固然是航天航空技术的成功,也是新材料的成功。来自淄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伴随着多代航天器飞向苍穹,留下了淄博印迹。

如今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新材料产业就如同“天问一号”变轨的推进器一样,推动城市走向未来。

10月16日,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十九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将在“淄博珍珠”拉开帷幕。在最美的季节书写一个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秋收而又春播”的故事。

基础优势VS转型急迫

10月12日,“一展一会”参展商陆续开始布展。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淄博新材料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十年前就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授予为“新材料名都”,也是全国唯一。全球41个产业门类淄博拥有39个,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淄博市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先进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特色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六大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实力。拥有了一批以东岳集团、山东中铝、金晶科技、山东药玻为代表的全国知名新材料企业。

由绿色化工而生,围绕新材料做文章,淄博新材料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产业集群优势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316.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8.6%。

淄博基础优势在国内已经出类拔萃,可是群山无峰;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与企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较低;可产业化的有效科研成果供给不足,企业发展后劲乏力;科技与资本对接的速度偏慢……成为这座有着新材料梦想的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产业赛场上缺少拉动经济的“独角兽”,竞技场上居于头部的“瞪羚”太少,都成为城市的痛点。更大的危机则是,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发展后劲,都和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无论是政府、产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有这样的共识,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们必须爬过的坡、必须迈过的坎。淄博市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基础型、原料型、中间体产品占比较高,终端产品偏少。油价一波动,化工产业就打喷嚏;化工产业打喷嚏,全市经济就感冒,原因就是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传统产业是淄博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优势,必须下决心推进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高端科技VS创新赋能

一座城市选择什么,首先要看这座城市的价值标准和追求。

王宏滔是山东齐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手中,齐创石化瞄准了科技创新和研发。通过高新技术应用以及与院士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让他的企业有了快速发展的动能。他说,只有走高端科技路线,企业才会有超常规的发展,否则如果按部就班发展,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山东澳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齐创石化与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甄崇礼合资成立的企业。通过高性能膜材料、金属表面处理材料、纳米材料与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技术转让,让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合作的产品分成三代,第一代已经产业化,预计今年可以达到3600万的产值,明年有可能到1亿。第二代产品正在研发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活力。科技助力企业高速发展,公司也因科技为基础成长为‘瞪羚企业’。”高端人才带着技术加盟,企业才能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即将召开的“一展一会”给了王宏滔以及像他一样的创业者们更大希望,也给了他们快速实现梦想的阶梯。“这给了我们对接高端院士、人才资源的很好机会,一个高端人才不仅是技术的宝库,还是各种优质资源聚合的宝库。通过深度对接深度融合,企业将受益匪浅。”10月13日,在接受采访时王宏滔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