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这是一个普通的房间。 面积不大,四面墙壁都挂满了东西,上下铺的床上也堆得满满当当。在这些日常用品中间,葫芦丝、巴乌、吉他、电子琴等各色乐器也给房间添置了一些艺术感。 这是一位特殊的主人公。 他是72岁的李师,就在今年初,他因感染新冠肺炎入院,一度因病情严重被收治在ICU。如今他已康复出院,也渐渐恢复以往的精气神。
生活
对李师来说,医生的药用来恢复身体,生活这味药则用来治愈心灵。 买菜、做饭、逛公园,这些日常的活动不仅变得更珍贵,也更带有“别样的使命”。水果、青菜、肉类、奶制品、鸡蛋每天都会出现在李师的菜谱中,“其实我爱吃豆制品和青菜,不是很爱吃肉,所以我老是长不胖,几十年来都是老样子,还经常和别人开玩笑说着自己身材保持得好。”话音没落,李师把自己逗笑了。 康复后,运动也成了李师每天的固定行程,还时不时给自己“加训”。原本晚饭后去公园遛弯,现在变成了一天两次,早上也要去走一圈。从年轻时就爱玩的篮球,因为场地受限,改为在家“举铁”。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假,李师顺手从角落拿出了哑铃,做起了弯举动作,一口气做了十个,因为医生叮嘱过李师,运动要循序渐进,所以每天他只做20-30个,不敢过度劳累。 为了增加肺活量,恢复心肺功能,李师还重拾爱好,上午吹葫芦丝,下午吹巴乌,心情好的时候还要唱首歌。聊到这里,李师“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拉出桌子下面的音响,挂上麦克,戴上老花镜,打开手机对照着曲谱唱了起来,动听的歌声瞬间流淌在这个小房间。
救治
8个月前,回到家里熟悉的房间唱歌还只是一种愿望。 2月10日左右,李师感到浑身无力、呼吸困难。“毫不夸张,走不到三步路,就需要蹲在地上喘息好一会才能缓过来。”新冠肺炎确诊后,李师被收治入院。 当时恰逢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唯一的重症病区(ICU),李师成为医疗队第一批收治的患者。“他是我们来的那天,第一批收的病人中最重的,连路都走不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回忆道。
据悉,李师一度病情严重,即使高流量吸氧维持,脉氧也经常掉到90以下。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抗感染治疗等办法轮番上阵,同时中医药也开始及时介入治疗。医生们根据李师的症状、体质,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二十多天后,李师的病情逐渐平稳,CT检查的结果也一次比一次更好。 “我那时候病情严重,真觉得要和这个世界‘拜拜’了。”李师打趣自己的时候,刘云抢过话头:“你现在健康了,是要和医院‘拜拜’了才对。” 医生们的手机里现在还留着当时拍下的画面:李师好转后,在医院的走廊里健步如飞。而拍摄的医生在屏幕的后面无比开心,又一再让他走慢些,小心点。 这样医患互动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李师都把他们妥帖收藏在记忆里。他一再感慨:“医生对患者百般呵护,他们从江苏赶来支援湖北,那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挽救我们的生命啊!”
除了医生全力救治以外,良好的心态也是李师得以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甚至很多医护人员提起李师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真刚强!”。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住院30天后,李师被转往火神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也转战金银潭医院。虽然他们分开了,但治愈的故事还没结束。
情谊
“刘云、杨刚、潘寅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些名字李师一直念念不忘…… 4月11日,医疗队完成了在金银潭医院的救治任务。这一天正好也是李师康复出院后,在隔离点结束14天医学观察的日子。 医疗队的队长刘云、潘寅兵与杨刚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即将回家,不辞辛劳,执意要来看望李师。三位医生不仅特地赶来隔离点,还带了不少礼物。“实在很感动,我们原本素不相识,这样的情谊是用金钱都换不来的。”李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