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纺织业是与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纺织业的发展,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化研究和全球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在于其史料,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化过程的演进和走势以及同时期的中外关系,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0年10月15日下午,以廖大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及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的历史学家、科技史专家,共同围绕“纺织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纺织”及其背后折射的经济社会发展嬗变,发表了看法和观点。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在致辞中对廖大伟教授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期待课题取得高质量成果。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致辞中指出,工业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文化,其中文化特别重要,课题本身能够立项就说明工业文化的理念开始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邢建榕指出,上海史研究中,关于近代工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近代工业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等方面都值得继续探讨。档案馆既是保管档案的基地,也是服务社会的中心,要加强与学术界的沟通和联系。南京大学李玉教授认为,自古至今,衣食住行衣为首,纺织史对中国很重要。在上海做纺织史研究,尤其具有代表性。纺织史料极为丰富,这是一个航空母舰式的课题,可以做成一个超大项目。
项目首席专家廖大伟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他认为纺织史很重要,纺织业是世界现代工业的起源,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先驱。中国纺织工业与中国近代化、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相始终,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这个项目对纺织史文献资料的保护有重要价值,对学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也极具现实意义。当前,近代纺织文献资料比较分散,缺乏全方位系统性地搜集、整理和出版;中国纺织史研究力量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未能整合,研究内容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纺织企业史、纺织工业史和纺织经济史,对纺织生活史、纺织社会史和纺织文化史等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分布调查与综录,对中国近代纺织史资料的具体收藏、史料价值和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据此撰写分布调查的综录;华东地区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其他地区近代纺织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近代日本在华纺织企业资料整理与研究;东华大学近代纺织史珍稀图书整理与研究等。
在学术研讨环节,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沈祖炜认为,纺织业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工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既是先驱,又是基础,目前研究资料丰富,却也任务艰巨,建议科学调配资源,顾及各行业资料,棉麻丝毛不要偏漏,从经济史、工业史、行业史角度切入,兼及纺织文化、纺织技术、纺织教育,同时避免包罗万象。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朱荫贵教授建议研究适当做减法,可以首先从棉纺织业入手,突出亮点,主线是中国纺织业发展路径、特色、阶段和遭遇的艰难险阻,通过棉纺织业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之处、成败之处、中国特色之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鞍钢教授也认为,研究要聚焦棉纺织,同时也要聚焦重点地区,如陕西、武汉、上海、天津等省市、围绕重点人物和重点企业,以工业发展史为主线,勾勒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脉络。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研究认为,要摸清纺织史料分布情况,以明家底;整理出版一批资料,以厚基础;发表论文,以强特色。要有建设纺织研究高地的心气,关注工业文化的深入研究,将行业史与文化史相结合、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尽力阐释清楚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问题、人与机器关系问题、纺织行业与红色文化的关系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