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正式启动,14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225亿元。作为上海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之一,“东方芯港”将围绕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攻关,打造国内领先的芯片制造高地,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元。请听上海电台记者赵宏辉发来的报道。
“东方芯港”综合性产业基地将按照“10+X”来打造产业空间。在新片区的前沿产业区内规划1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重点布局制造、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在国际创新协同区规划“X”处研发创新区域,重点布局公司总部、研发办公、功能性平台、创新孵化器等。上海传芯半导体公司这次将投资建设光掩模基板的研发和生产线。董事长黄早红说,这一关键材料将为芯片生产提供支撑。 黄早红:“光掩模是芯片非常重要的材料,就像照相机的胶卷一样。我们在临港主要有一个工厂,还会有一个研究院,实现产学研的融合。”
专注芯片存储领域的江波龙电子将在新片区落地研发设计和跨境业务项目。公司董事长蔡华波说,之所以选择临港,正是看中了这里产业和人才集聚的优势。 蔡华波:“有产业才有人才,在上海高端人才是汇集的。第二个,有完整的产业链,从芯片测试,到FAB厂,都是很齐整的,很快可以实现我们从技术到产品。”
围绕着集成电路产业,新片区正在抓紧布局。目前,区内已经集聚了40多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涵盖芯片设计和制造、关键设备及材料等各个环节,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说,集成电路产业链长,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打造“东方芯港”这一综合性基地,正是要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让每家落地企业都能找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 陆瑜:“比如说一个设计公司落到东方芯港,它在这里可以找到为他提供IP服务和EDA软件的上游供应商,它设计好的芯片就地找到代工厂来完成它的流片,同时还有一批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的企业,这样就是一个全面布局的产业生态。”
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打造,需要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的打造。同一天,新片区还发布了集成电路产业规划,从关键技术攻关、贸易流通、知识产权保护等予以支持。陆瑜说,他们将通过制度设计,不仅支持企业自身发展,还要引导产业链上下游更紧密的合作。
陆瑜:“如果落地的项目购买了区内的产品,会给予5%到10%的采购补贴。我们也会举办一些企业沙龙、论坛、座谈,甚至直接引荐落地企业去找到他的合作伙伴。”
眼下,上海正全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目前已集聚超过600家企业,吸引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承担50%的国家重大专项,初步形成了以张江为主体、临港和嘉定为两翼的空间布局,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赵宏辉
编辑:张亦莹
责任编辑:金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