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进中考学生家长挺紧张,家长别信培训机构的忽悠

2020-10-29 15:59:18 作者: 美育进中考学

许洪帅分析,通过文件导向可以看出,只有学校教育才能将艺术教育指向真正地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培训机构很难指向这一目标。他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特长发展和课外培训班选择的同时,更应该去关注孩子们在学校里面的艺术学习,应该把孩子的艺术特长放到课内课外一体化,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思路来考虑。”

教育部

考试内容必须学校教过

美育中考到底考什么?近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透露,进中考的内容,前提是必须在学校里教过的,绝对不可能说学校里没开这个课,中考里面去考。同时,他否认“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的时间表,可以肯定的是,美育进中考的试点范围将会扩大。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试点艺术进中考。从2020年开始,南京已经启动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即“艺术中考”,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测评合格才能报考指标生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学校在每学期末根据学生参加艺术课程学习、参与艺术课外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终结性评价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

南京市教育局的解读特别强调,只要学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艺术社团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课内外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艺术素质测评是没有问题的。

云南省也规定,2019至2020学年度全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音乐、美术科目考试项目分值为音乐5分、美术5分,合计1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教材教授内容、课堂学习表现、课外活动表现等。

那么,考级对美育中考有帮助吗?南京市已给出答案:艺术素质测评中,艺术特长加分以学生初中阶段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活动情况为依据,社会艺术考级、非教育行政部门举行的艺术竞赛的证书和名次不能作为艺术特长测评及加分的依据。

云南省也声明,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艺术特长生资格认证和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内容与成绩,一律不得作为初中学生美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与成绩。

许洪帅认为,上述地区让考级与“美育中考”脱钩的规定与当前国家美育改革的节奏合拍,有利于扭转艺术特长考级狭窄化的发展局面。

支招

提升素养需要家长陪伴

面对美育中考,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人大附小美术教师刘大伟认为,以美术为例,除了学校的美术课程之外,家长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将构成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北京的地理人文资源丰富,建议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走进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历史名胜古迹和公园等去“打卡”,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打卡”之时,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感知美?刘大伟列举了一些方法:走进北京植物园,可以让孩子观察叶子的叶肉形态、叶脉构成等,便于上课时进行植物写生;走进汽车博物馆,看到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之后,对孩子学习线描会有启发;来到美术馆,观察作品的造型、色彩、作者,并了解创作方式,感受直观的表象,会让孩子心灵产生触动。

“通过这些活动,实际上是在践行美术学科倡导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刘大伟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会建立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可能在艺术方面会达成一些共识,更容易帮助孩子从心理上真正对美术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