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低价的烤肠,正是中国餐饮行业鱼龙混杂的一例典型。在它膨胀式发展背后,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一方面,烤肠生产的准入门槛低。一个小型的烤肠厂,硬件设施只需要10万元左右。一旦在原料上偷工减料,就能薄利多销。
另一方面,烤肠制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企业一般只对部分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如淀粉含量不大于10%,蛋白质含量不小于10%,但对于产品的等级划分等很多方面都没有明确提及。
正规一点的厂商一般会用鸡肉作为主要原料,再添加猪肉香精等添加剂,和降低成本的淀粉填充剂。
黑心厂商则会选择用养殖场剥皮剩下的免费狐狸肉、貂肉做原料,好赚取更多利润。
甚至有些烤肠根本不是用肉做的,而是用一些植物蛋白及色素、香精等化学品调制而成。
记者48小时暗访私宰窝点,问题猪肉未经检疫流向餐桌
近年来“烤肠里吃出异物”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赠品”包括骨头、棉絮、蛆虫等,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烤肠“原料丰富”,2017年7月,美国农业部也曾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700多万磅含有碎骨的热狗产品。
联合国联农组织甚至直言:“用于熟肉制品的原料肉是低级肌肉边角、脂肪组织、头肉、动物脚、动物皮、血液、肝脏和其它可食用屠宰副产品。”
在中国人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烤肠在原料上的“放飞自我”,让它这一国民小吃不复往日风光。
烤肠等加工肉制品危害多
雪上加霜的是,一项针对逾50万人,为期13年的医学研究显示:大量食用香肠、火腿、咸肉等加工处理肉食品的人,健康和寿命都大打折扣。
每天吃160克加工肉食——即两根香肠加一片咸肉的人,比每天食用加工肉不超过20克的人,提前死亡率高出44%。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研究机构对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进行了评估。后来机构声明:加工肉制品属于最高等级致癌物。
每天食用50g的加工肉制品(相当于一根香肠),患病的风险增加19%;如果每天食用加工肉类达50g,患胰腺癌的危险能增加38%。
英国政府还曾向国民建议,每日加工肉制品摄入量小于70g。
特别是在香肠的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是腌制时常用的添加剂。因为它能防腐,还能让肉色鲜艳,提升口感。
然而,亚硝酸盐里的亚硝酸钠很容易和肉里的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甲胺作用,生成二甲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强致癌物。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肉类消费总量达到8483万吨,占全球肉类消费总量的27.8%。
但幸运的是,与国外相比,中国人均加工肉制品食用量很低,人均每天远低于致癌标线的50g。
德国纽伦堡销售烤肠的摊位 / 视觉中国
一蹶不振的传统烤肠
烤肠行业的黄金时期,一吨产品的出厂价通常都在2万元左右,但到了2014年,出厂价格已经下滑到每吨1万元以下。
一箱烤肠的利润,低的时候只有几块钱。
为了扭转局势,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创新,开发了玉米肠、燕麦烤肠、鱼籽肠等新产品,却收效甚微。
速冻食品的研发人员表示:“当前烤肠的格局很难突破,烤肠给消费者的印象太差了。”
在奶茶已经迈过均价20元的年代,一两元的烤肠,败局已定。
烤肠作为80、90后学生时代的宠儿,随着一代人的长大,地位已经逐渐被关东煮、鸡排取而代之。
只是,曾经对烤肠爱不释手的他们有了孩子,也开始学着当初父母的语气说:“鸡排是垃圾食品,别吃!”
两元烤肠太危险,所以选择了一元一根烤肠的你,记得偷偷给文章点个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