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2020-11-01 21:15:33 作者: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文/王文瑞

家乡的味道有很多,对于久别家乡的游子来讲,最闻不得那种味道,但也是轻易闻不到。如果闻到了,是否会“近乡情更怯”呢?

闲走在秋雨铺洒过的乡村小道,没有光滑映人的喧闹,黄土上浇灌些沁人的雨水,夹杂着半点从远处飘来的臊子面味道,似乎自己成了十多年前那个背着书包的小童。目光透过这条小道,穿回十多年前的景象,历历在目,从未变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着自认为满心欢喜的书包,来往于这条乡村小道,黑漆漆的夜空,一轮月光照耀着有些崎岖难行的路,守着那一份好好学习的嘱望,奔走向前方不远处的学校。坐在挤拥的教室里,每到上午最后一节课,肚子便不争气的咕噜噜直叫唤,眼前黑板上白压压一片的知识也吸引不了我的注视,脑海中全是残留着昨天中午吃过的臊子面,就在这时,眼中所观、心中所思,全然皆成了臊子面。

对于臊子面的那一份渴望,也可以说成是向往吧,不是今天所能比拟的。那个时候,因为轻易吃不到,所以珍惜;而今时今刻,也正因是太容易吃得到,往往并不珍惜。本不富裕的年代,只有遇到村上的婚丧嫁娶才可以去吃几碗臊子面,家里也是过年的时节可以大饱口福。现在处处都有臊子面,时时刻刻都可以吃一碗臊子面,但是那份令我魂牵梦绕的臊子面,却怎么也吃不出来。嗯,其实是那种味道吃不出来。

时至今日,当向友人说起家乡扶风的美食,还是绕不开那碗臊子面,虽然儿时的味道已经远离,但远离不了对于家、对于故乡的一丝牵挂。一处土地涵养一处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民,那碗臊子面背后有文化、也有情结。

小时候,不懂什么叫文化,更不懂什么是情结。只知道我想臊子面,是因为它好吃,在填饱肚子的同时可以一览美食的滋味。长大了,渐渐的也明晓了,知道文化是经历史的源流所涵养的、凝聚的,而那情结确是一代代驻守在黄土地上的先人们靠其劳动的智慧所传承不息的,吃一碗臊子面,是继承我们的周原文化,是传承我们的故乡情结,更是对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一种礼赞。

近乡为什么情更怯,因为这是叶落归根的信仰……

作者简介

王文瑞,笔名鸥鹭忘机,陕西扶风人,男,1998年,本科在读。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经典传承委员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青年时代》《周原文艺》等期刊平台。

一口香臊子面征文系列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