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客人只剩3%,这一趟纵然千辛万苦他们也要来上海,只为明天去这里

2020-11-04 06:39:12 作者: 疫情突袭,客

摘要:“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来参加进博会。”这是他们从没有改变过的决心。

700多年前,17岁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及叔叔,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中国,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轰动欧洲,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掀开了神秘的东方面纱。

70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名字也叫马可的意大利那不勒斯珠宝商人和他的老搭档齐洛,为奔赴第三届进博会,从那不勒斯出发,取道伦敦转机,辗转来到上海,又经历了整整14天的集中健康隔离观察……

“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来参加进博会。”这是他们从没有改变过的决心。今天,将是他们集中健康隔离观察的最后一天。万千等待,只为11月5日第三届进博会首日与“四叶草”相聚。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马可和齐洛的展台人流如织

决心始于第二届进博会

让我们回到一年前。

马可全名马可·卢索,1975年生人,是意大利那不勒斯贝雕界几大古老家族之一Russo Cammei 的第四代继承人;齐洛是那不勒斯贝雕大师弗朗切斯科的儿子,也是卢索家族企业的首席工匠,1964年生。

当年,马可的父亲和齐洛的父亲也是一对搭档。卢索家族生意始于1896年,伴随着那不勒斯和庞贝古城旅游业的兴盛,他们的贝雕首饰和工艺品被游客们带到全球各地。

马可在意大利的家族企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与两人初识于第二届进博会。去年,卢索家族企业与另外14家同样历史悠久,或在意大利有相当知名度的珠宝品牌,受意大利组展商VETIVER srl邀请,组团进驻进博会消费品展区的钻石与宝石精品馆。

为让更多中国人深入了解那不勒斯引以为傲的贝雕艺术,马可邀请老搭档齐洛一起参会,并在现场表演。鼻梁上架着单筒显微镜,在强光台灯下埋头苦干的光头贝雕大师齐洛,也成为去年进博会期间媒体上的“红人”。

齐洛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埋头工作

“我们采用的原料是产自那不勒斯海域大海螺的螺壳。”齐洛说道,“首先将螺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然后用铅笔在螺壳表面画上图样,接着就是慢工出细活了。一枚小小的胸针,两天就能完工。而在一整只螺壳上雕刻一幅大件则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原以为相比意大利那些奢侈品大牌来说,中国消费者对我们的贝雕并不了解,而进博会上,竟有那么多人来到我们展台。美,真是无国界的!”那次采访中,马可神采飞扬:“尽管每天都要站上5个多小时,但身体的疲惫很快被接单接到手软的快乐所取代。”

马可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接订单

卖空了货,又结识了新的合作伙伴,还在中国媒体上出了名,马可和齐洛收获满满,心底埋下了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的种子。

疫情突袭,客人只剩下了3%至4%

北京时间10月21日上午8时许,戴上两层口罩,在经历20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马可和齐洛终于顺利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10月27日,马可两人的集中健康隔离观察已经过去一半时间。傍晚,记者来到意大利组展商VETIVER srl在国内的企业——维缇珐珠宝合伙人龚利锋的办公室,与他俩视频连线。

龚利锋告诉记者:“今年1月,我还特意去了一趟意大利。当时,这些老客户都坚决表示,一定会来参加第三届进博会。很遗憾,今年突遇疫情,很多人取消了计划。但马可和齐洛自始至终明确表态‘困难再大,也要参加进博会’。当然,不能成行的客户已经把展品运到第三届进博会,委托我全权代表参加。展会期间,我们还将进行中意连线,方便采购商、专业观众与他们‘云’洽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