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岐黄技 胸藏济世心
文/吕艳慧
1989年的一天清晨,封丘县小集村的程老师因突然昏迷被家人送到了封丘县中医院。此时五十多岁的程老师脸色苍白,四肢冰凉,大汗淋漓,血压只有60/40mmHg。为他诊治的是一名年轻的医生。这名医生只有二十多岁,但他准确地判断出程老师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并大胆制定了治疗方案。抢救,输液,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抓住了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程老师慢慢醒了过来。经过半个月的精心调治,程老师彻底恢复了健康。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程老师的这个病从未复发过。在医术发达的今天,这个病的死亡率在5%以下,只需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即可。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医疗条件差,技术落后,该病的死亡率高达20%—40%。医生稍有不慎,患者就有性命之忧。对程老师的成功救治使得众多同行对这名年轻医生刮目相看,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日后他会成为封丘内科的领军人物。
这位年轻的医生名叫孙国柱,是封丘县陈固镇东仲宫村人。1982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这位十六岁的青年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从前只顾埋头学习,他并没有做过清晰的人生规划。同村的孙呈祥(后任封丘县人大主任)强烈建议他学医。他听从了高人的指点,并如愿被河南中医学院(现改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孙呈祥挖掘了他的医学基因,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坚定了他从医的信念。从此,他阔步行走在医学的康庄大道上。
大学毕业后,抱着造福家乡,救死扶伤的信念,他来到了封丘县中医院工作。中医养老不养少,年轻医生很难被患者认可。为了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读经典,勤临床,拜名师成了他的人生信条。工作期间,他不是观摩有经验的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就是来到病房观察病人的病情。休息期间,他给同事留下的印象几乎只有一个镜头——刻苦读书的身影。从国内的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到国外Eugene Braunwald的《心脏病学》,从古代的医学名著到现代最新的医学杂志,他无不逐一研读,务求弄清弄透,绝不做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他还多次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并拜北京中药大学的姜良铎、郭维琴两位名医为师。学习期间,他记录了大量的跟师笔记,书写了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和临床心得。
十年寒窗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巨大的付出换来的是医术的突飞猛进。1994年的一天,门诊上来了一位全身浮肿,面如满月的病人。这位患者是潘店镇大辛庄村的张X明。他三十多岁,患肾病有两年多了,在新乡、郑州、西安等地辗转治疗,病情日益严重。原来的医生采用的都是西医疗法,使用了大量的激素药,但收效甚微。孙国柱以勇士排雷般的胆大心细为病人采用了纯中药疗法。以补肾健脾为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辅进行治疗。一年后,病人彻底康复。
一个个成功的病例让他名声大显,但他并没有飘飘然认不清自己。勤奋、自律仍是他身上永恒不变的标签。2000年,他到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将心脏内科的新理念、新方法率先引入封丘。对于急性心梗,他引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溶栓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对于心衰患者,摒弃以往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治疗方法,改用β—受体阻滞剂、普利类、沙坦类等药物为主治疗,延长了病人寿命,减少病人住院次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医术精湛,2000年,他被任命为封丘县中医院副院长。2005年,他晋升为主任医师(俗称正高)。主任医师,是医生职称中的最高级。他是封丘县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过两次考试,层层考核,河南仅有十五人入选,县级医生只有两名,孙国柱就是其中之一。这之后,各项荣誉纷至沓来,“中原健康好卫士”“省级医德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