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退休当农民,回乡十年再追梦
李豆罗说,要留点“痕迹”让后人评
西湖李家餐厅前,慕名而来的游客争相和李豆罗合影留念。
李豆罗写得一手好书法,闲暇时他经常练字。
“你这个副驾驶位置,省委书记都坐过。”李豆罗笑着说。
这是辆极为破旧的车,随着车身的发动,坐在里面感觉浑身都在颤抖。上坡的时候,老爷车会发出沉闷的“哧哧”声。
“好多来参观的领导,我就开车带着他们看我们西湖李家。”买这辆车花了3万出头,6年时间里,这辆车载过省里市里大大小小不少领导,也载过商人、农民和慕名而来的媒体人。
李豆罗今年74岁,在成为农民之前,他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南昌市市长。600年前,李氏一族来到江西进贤县西湖李家扎根。李豆罗2010年退休后回到这里,他想改造这片土地,想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田汝晔
名人
汽车在乡间的小路上绕啊绕。水牛、稻谷、池塘,一路上都是田园牧歌的美丽景象。
“这里好穷的,年轻人都走光了。”出租车司机问我们,“你们是去看老市长吗?他很有名。”
出租车司机说的“老市长”,就是李豆罗。从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干起,一直做到南昌市市长,后又担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在南昌工作了40多年,他的从政脚步辗转于南昌多个部门。在南昌,尤其是李豆罗的家乡进贤县,很少有人不知道李豆罗。一方面,源于他曾经市长的身份;另一方面,因为他身上另一个标签:退休市长回乡当农民。
李豆罗个子不高,微胖,小麦肤色,笑起来脸上的皱纹一条条流动,精神饱满得完全不像一个74岁的老人。今年5月,有视频团队找来要给他拍摄开通账号,他不要钱,但是提出了很多拍摄要求,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正能量,宣传南昌”。账号的名字就叫“西湖李家李豆罗”,因为曾经的市长身份和接地气的表现,短短几个月粉丝已经达到19.6万,发布的视频中,最高的一条点赞24.9万。
在这些视频中,李豆罗全面展示了他的乡村生活,摘果子、种地,讲故事。这些都是李豆罗的日常。
成为一名农夫很累,即便西湖李家美得像一幅画。这里湖泊清澈,稻田金黄,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这里的夜是最沉静的黑色,清晨的时候还会有星星挂在天上。但当农民和度假不同,这里夏天有各种蚊虫,冬天风冷得往骨头里钻。农人的劳作并不仅仅是田园诗,更是结结实实的身体劳累。相比做市长时的保养得宜,李豆罗的掌心里已经有了能触到的茧子。
有的官员退休后,选择到一些协会任职,既能有点事干,更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但李豆罗选择了转换舞台。他说,退出官场后,对于一切政事不评论,不参与,做到了“四不”: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
南昌最大的“乞丐”
做梦不用花钱,造梦却是要花很多钱的。李豆罗在西湖李家造梦,修路要花钱,改造村庄要花钱,修祠堂要花钱,盖宾馆要花钱,盖展馆也要花钱。钱从哪里来?
“乡邻相助,友人相帮,项目相凑。”李豆罗说,现在的西湖李家,每年大年初一仍然要捐款,老人拿着养老金,学生拿着压岁钱,嫁出去的女儿为娘家捐款,门堂女婿上门捐钱;友人相帮,关里关外省内省外的,市里市外乡里乡外的,凡是认识的,都向他们讨钱。“十万不算多,一万不算少,一块钱我也要,一块钱还能打一块砖呢;项目相凑,像住建部有什么项目,农业部有什么项目,省内有什么项目,我们都按标准按要求去争取。我现在是南昌市最大的乞丐,乞丐讨钱,向谁讨?就是刚才说的,向乡人讨,向朋友讨,向国家项目讨。”
凑钱是从李豆罗卸任那天开始的。2010年1月17日,在南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豆罗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做了最后一次工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李豆罗当天下午就回到了西湖李家。在村里,他有一个不亚于上午重要程度的会议:村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