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展现传统文化的“里子”

2020-11-11 04:40:13 作者: 文化类综艺:

600岁故宫因为有了青春的味道而活力四射。关于年轻人对故宫的热爱毛嘉并不意外,“年轻人并非对传统文化无感,文化积淀也并不意味着故纸堆,只是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去对接他们的话语体系。”《上新了·故宫》用一种更年轻更广普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正是呼应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来源: 天津日报

张梦雯表示,传统文化主题的设计实践经历让这些未来的设计师更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变成自己“基因”的一部分。参与《上新了·故宫》不止是提出设计创意,更是根植了学生们的文化印记。节目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结合的题材内容,青春活泼的表现形式,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比课堂教育更有效、更入心。张梦雯说:“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用每一处设计细节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表达出其背后的文化故事的永久魅力和风采,以年轻人的方式向年轻人乃至公众进行传播。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国潮热’,既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也表现出国内设计的水平和文化底蕴。”

在研究中李维观察到,“国风热”其实早在几年前已构成青年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圈层。汉服圈、古风音乐圈均已有一批稳定的青年拥趸者,并通过自媒体平台不断制造着属于年轻人的文化审美体验,这为文化类综艺提供了借鉴:青年的流行文化圈层本质上是背离主流文化圈层的一个相对体系,想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要利用可以引发青年人共鸣的话语模式,变“对立”为“共通”。

在文化类综艺的节目制作方式上,除了传统的“你说我听”模式,以《上新了·故宫》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借鉴了户外真人秀、竞赛PK、情景小剧场等多种表达形式,从青年人的媒介接触需求出发,将视觉化表达、猎奇心理、故事式浸润讲述等多元表达穿插进行节目串联,使得高居庙堂之上的主流文化成为也可以吸引青年人关注的流行话题。同时。在文化类综艺的节目播出方式上,既有在各大视频平台与电视台共享的完整版节目资源,也有便于青年人在社交媒体、短视频APP中即时分享或二次剪辑的而拆分切割的小视频段落,比如此前的现象级文化综艺《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万能文艺青年”彭敏、“诗词才女”武亦姝,多渠道的节目传播方式助推他们在节目中展现博学多才的“高光片段”获得极高关注度,扩大了有识青年的节目影响力与时代感召力。

“任何一档文化类综艺都有时空上的限制,这决定了仅从节目内容中引导青年观众树立文化自信的能力也是受限的。因此,将线上节目的文化娱乐属性与线下延展的文化创意活动结合起来,吸引青年人自主探索文化的兴趣,是在文化类综艺中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积极舆情引导的关键。”李维表示,“《上新了·故宫》在这一点上的表现相当到位,每期节目均安排设计师打造故宫特色文创产品,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即可直接下单购买。而不同于其他文创产品的特色在于,每期节目的文创产品都紧密贴合该期真人秀探索的主题元素,线上节目兴趣构成线下商品变现的直接诱因,使得这些承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的元素符号不仅存在于观众的眼中、耳中,也存在于他们的枕边、身上、手中……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趣,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实现深度融合和传承。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央视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其甄选出整季节目展出文物中的9件入选年度国家宝藏特展,选在节目收官之后的春节期间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及各地博物院同步展出,立足媒体视听内容并提供线下延伸体验,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人走出家门进行一场文化之旅,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自然生发而出。”

■ 握紧节目内容的文化传播初衷

文化类综艺要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里子”,需挖掘立足于不同文化表征的抽象精神感知,文化类综艺应以此作为内核感染观众,从而激发观众由内心自然生发出文化共鸣与自信。把积极的文化精神表达植入观众感兴趣的文化表征,让传统文化的“外衣”与“里子”兼而有之,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