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展现传统文化的“里子”

2020-11-11 04:40:13 作者: 文化类综艺:

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上新了·故宫》再度回归。持续推出有热度的文化节目,引领大众探索历史秘密,破解文化密码,节目一播出便迎来同时段同类型综艺节目收视双网第一的开门红。第三季仍然沿袭前两季的风格,由故宫新品开发员带领大家寻奇探宝,在千回百转中揭开故宫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一些匠心制作的文化类综艺成为青年人热捧的“爆款”节目,将原本小众的文化意趣打造成为大众的文化狂欢。有鉴于此,越来越多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文化类综艺纷纷在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登场,但是若深入探究节目传播效果,有些节目其青年受众的核心关注点仍然在于明星嘉宾、节目八卦等浅层次娱乐品位,并没有达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节目初衷。那么,一档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又该如何兼顾传统文化的“外衣”和“里子”呢?

■ 搭建历史与当下的时光通道

在接受采访时,《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解释道:“既然是文化类节目,就要保持文化的延续性,让之前喜欢的人一看:不错,还是那个味儿!”

在毛嘉看来,有沿袭才有传承,在传承中加以迭代,文化才有生命力。节目做到第三季,亟待突破的是如何既保持原有的特点及精髓,又实现新的迭代开发,满足观众诉求。“我们尝试将故宫典型的、未开放区域建筑和文物连接起来,力争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文化输出。”如果说第一季是对故宫的探索,第二季是对故宫的呈现,第三季则是对故宫的深耕。这一季,不仅有文物的展示,更有对历史的梳理。像故宫的钦安殿,除了藏有明清两朝的文物,还收纳了宋代宋徽宗的玉册。这样一枚“时空胶囊”说明“故宫不仅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建筑,还是典藏了我们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故宫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文物安全十分重要。谈及拍摄,毛嘉表示,每个星期一,故宫闭馆,从早8点到下午5点是节目组的拍摄时间,“所有的安排都必须精确到分钟,每个镜头都没机会重拍,必须一步到位。” 在拍摄中也遇到过困难,毛嘉表示,在拍故宫倦勤斋时就被“困”住了。倦勤斋是乾隆花园最隐秘的角落,也是乾隆个人的私密空间。倦勤斋小巧精致,活动空间不大,令人惊奇的是此处却有一个精美的戏台。谁在这儿演?谁在这儿听?他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戏台?

乾隆爱听南曲,这个戏台上是否曾有人演出过?但摄制组翻遍所有的史料,也没发现这里有过戏曲演出的记载。也许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皇帝不便公开亮嗓,独自在此做把票友?“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但作为文化节目,不能将这种猜测直接向观众输出。”于是,节目组请来演员模拟表演,最后表现出“最有可能发生的几个场景”。但要重现乾隆登台的场景很难,“倦勤斋空间小,不能实地拍摄,以免破坏文物现状,只能做摄像空间采集,后期再通过动画合成。”就连参与表演的演员周一围也惊呼:“我真的在这儿演出了吗?”

毛嘉不愿这档节目成为一个“快消品”,“要求每个镜头必须精准,回头再看仍值得品味。”比如,摄制组用3D动画复原太和殿明朝原貌,整个镜头仅3秒钟。但为了这3秒钟,团队对每根梁柱的尺寸、每个窗花的结构做了精心考据,并反复比对内檐上的彩画图样,以求“无限接近历史真相”镜头之外还有音乐,每季音乐都是专业音乐团队精心制作,“哪怕一个音效都要根据内容专门编配。”

毛嘉认为,故宫像一个打开的历史时间轴,平时人们看到的只是历史的一个剖面,当把所有的剖面联系起来,就还原了历史的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季也是前两季的总结篇。”《上新了·故宫》拍摄三年,毛嘉颇有感触,“每一季每一期甚至每一天发生了什么都历历在目,永远都在自我挑战,自我修复,自我更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