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长春大学有学生反映学生会一名学生在进行点名后爆粗口、耍官威。根据视频可以看到,该学生会成员在教室中通过话筒跟学生讲话,在说脏话被打断后,换了说话方式继续发言,并表示希望大家相互理解。事后,学生工作处工作人员称,校方当晚便已经知晓此事并进行了相关处理。(11月10日中国青年网)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这些年,各式各样的“耍官威”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学生组织“官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2018年10月,成都某高校学生在微信群里因为@学生会主席询问开会时间并称呼为“学长”而被要求“注意自己身份和说话方式”;2018年11月,江苏省某学校学生因在群内回复学生干部“哈哈哈”三字,被要求“不给一个理由”就罚写400字检讨;今年9月,延边大学某学长当众训斥新生,对着新生指指点点,颇有“老干部”风范……纵观各种截图和视频曝光,高校“官僚化”程度完全不亚于职场,不少学生干部的行为和话语俨然自诩为“人上人”。
近年来,不论是985、211还是普通高校,在学生干部“官僚化”这一问题上,可谓无一幸免,不得不说,我们的高校真的“病”,而且“病”的不轻。但其问题究竟在哪里?
其一,学生干部选拔不规范。一般来说,学生干部选拔方式大都由学生民主投票、老师最终把关,这种方式相对来说较为公平公正。但也有少数学生组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由学生进行面试,“主席”、“部长”当面试官并决定入选名单,学校完全放任自流,这样一来,给予“主席”“部长”的权利就如同官场官员的权利,能够决定他人的去留,让学生干部们有一种自己在“当官”的错觉,完全忘记了为同学们服务的初心。
其二,官本位思想的发展沿袭。可以追溯到古代“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官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强势群体,不论是电视剧中“光宗耀祖”一类的台词,还是老一辈念叨的官员的好处,都会让很多年轻人萌生当官的想法,在大学做学生干部获得的奖评优评先的好处和统筹管理的工作恰到好处的让学生找到这种当官的“快感”和“特权”。
其三,不良风气的上行下效。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参与学生工作时一副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颐指气使的样子完全把学生当作“下属”,学生们长期耳濡目染,难免上行下效。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说明学生该做的事情是学习,不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学习做人的做事的方法道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大家所说,大学确实是一个“小社会”,但不应该成为彻彻底底的社会,类似“官僚主义”这种不良作风决不能存在于社会,更不能被带进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
笔者看来,想要解决学生干部“人上人”思想需要多方合力。社会要形成职业平等观,规范官员行为,让“官僚主义”成为人人唾弃的不良作风;学校要规范学生干部选拔制度,要求老师做好选拔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学生会等组织要明确“服务同学”的宗旨,例如:2018年10月6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1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类似的倡议和公约可以在每一所高校都建立。
其实,高校学生干部跟官员本没有联系,但许多因素惨杂其中之后,两者被人为的建立了联系,如果非说有点联系,那大概就是官员们应该是“人民的公仆,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而学生干部则应该牢记“为同学们服务”的宗旨,服务大家,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