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款人”,你的快递到了!

2020-11-16 07:18:06 作者: “尾款人”,

图1、圆通转运中心环形交叉带分拣机。图2、中通转运中心自动分拣线。图3、申通转运中心智能扫描设备。

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正式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捷报频传:天猫双11狂欢夜总成交额4982亿元,同比增长85%;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累计下单金额超2715亿元,再创新纪录;小米“双11”全平台支付金额突破143亿……

千亿交易额背后,物流企业真正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75亿件,同比增长26.16%,再创历史新高。

从第一个“双11”开始,业务量爆发式增长让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操作的快递公司伤神,快递人一听到“爆仓”两个字便会心头一紧,消费者们在拼完手速后便进入漫长的等待期。

近几年,虽然“快递慢”仍偶有发生,但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说“快递怎么这么快?”今年“双11”期间,《国际金融报》记者实探了中通、申通、圆通的上海分拨中心以及部分快递网点,试图解析这种巨大转变背后的快递“秘诀”。

智能分拣让快递“跑”起来

一袋袋来自全国各地、收件地址写着上海的包裹从货车上被卸下,操作工熟练地打开包裹,将里面的快件放置到快速移动的传输履带上,一个个快件经过传输带被运送到智能扫描机上。面单上的三段码是快件的“身份证”,代表着快件所属的片区,经过智能扫描,这些快件便会奔向各自所属的分拣隔口,自动落入隔口下的快递邮包内。当一个大邮包装满后,工作人员会将邮包封口,并换上新的邮包。

这是过去一周《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中通、申通、圆通转运中心所看到的智能分拣快递中的关键流程。这一流程之后,这些大邮包会被快递货车运送到上海各家快递网点,坐上快递电动车,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在申通快递的上海智慧物流示范基地,上海转运中心经理汪秋贵告诉记者,现在的快递分拣只有两个环节需要人,一个是把快件放到传输带上,另一个是打包快件,而在以前,看段码、扫描等工作都需要人工,“所以相比前几年,今年的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双11”前,申通全面启动了54个产能项目的建设和自动化升级,其中上海智慧物流示范基地今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配备了目前行业先进的交叉带、滑轮转盘、智能六面扫、自动贴单等智能分拣和快递操作设备,产能提升了近1倍,操作效率提升至少30%以上,申通在华东地区快件时效提升2个小时以上。“双11”第一波高峰期,该转运中心24小时日最高处理快件达千万级。

和汪秋贵的感受相似的还有中通快递上海转运中心操作部主管罗超仁。言及亲身经历的5个“双11”的变化,他直言感触最深的就是与他朝夕相处的自动分拣线。

罗超仁在2016年3月加入中通快递,也正是这一年,中通快递启动了自动化分拣系统。在2016年“双11”之前,中通快递上海分拨中心第一台自动分拣机器刚好完成建设,“2016年是一台,2017年有两台,2018年是三台,2019年是四台。”罗超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双11”自动分拣系统的传输带速度从2米/秒提升至2.5米/秒,提速后每小时的分拣能力可以提高5000件,可完成任务相当于五台机器的分拣量。

快递公司对智能分拣的投入和提效与快递业务量的快速提升分不开。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数据,2013年11月11日至16日的“双11”期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为3.46亿件,同比增长73%;2014年“双11”期间,全国快递行业共处理快件5.4亿件;到了2015年,仅11月11日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的快递物流订单就达到了4.6亿件。在2018年和2019年11月11日至16日业务高峰期,共处理的邮(快)件分别为18.82亿件和23.09亿件。

单纯地依靠人工分拣已经无法承担业务量爆炸式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据媒体报道,2010年“双11”,部分快递网点就出现了快递件来不及处理,导致爆仓;2011年“双11”,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爆仓,引发了社会性关注。

在与三家快递公司转运中心的一线主管交流中,记者发现,随着自动化流程逐步完善,他们对爆仓的担忧也小了很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