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宝” 追踪记:大运会的吉祥物经济

2020-11-16 08:43:57 作者: “蓉宝” 追

入围的70件吉祥物设计作品是由初审评委审查全网征集所有投稿作品后,从中提名进入终评评审环节,终评评审评委需再从初选结果中推荐各三件。“应征方案需进行形式审核,并组织评审委员会,经过专家评审、修改深化、社会评议、图形查重和审批等程序。”徐瑞介绍,前清华美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主任何洁,北京冬奥会顾问单位奥美公关中国区经营合伙人周晓俊等均在终审评审之列。

“究竟怎样的设计才是契合大运会所想传达的精神内涵?”“熊猫元素的运用与表现又该如何把握‘度’?”……徐瑞透露,在吉祥物的选择过程中,不少问题也曾引发专家评委的激烈讨论。“在经筹委会评审委员会的初评和终评工作,全民网络投票,网络点赞活动和专家专业把关、优化设计后,蕴含浓郁天府文化元素的吉祥物最终面世。”

备受外界关注的大运会吉祥物一眼就能看出“成都范儿”,是以熊猫为原型创作的“蓉宝”。在徐瑞看来,被盛誉为“国宝”的熊猫是成都极具特色的对外传播标识物,是天府之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个性名片。“‘蓉宝’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川剧的脸谱样式,是川剧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体现。‘蓉宝’耳朵、眼睛、尾巴皆呈现火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寓意。”

2020年6月1日

地点:天府国际金融中心

事件:成都大运会首家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开业

创意带来契机

大运会吉祥物要做活“萌经济”

说起“熊本熊”,许多年轻人一定不会陌生。这只诞生于日本熊本县的“萌萌哒”的吉祥物,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不仅促进了熊本县的旅游,还带动了一系列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成都又要怎样让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的IP持续“发热”?要知道,吉祥物经济不仅需要“萌萌哒”的吉祥物形象,更要注入文化创意特色和持续推广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大众对吉祥物的认同和喜爱,发挥吉祥物经济的巨大潜力。

黄松腾自从2019年8月进入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市场开发和活动策划部,便一直和市场开发处的同事一道负责吉祥物特许经营等整体工作,对他而言,2020年6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成都大运会首家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在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正式开业,现场既有大运购物车惊艳亮相,更有超多成都大运会特许经营新品发售。

她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造全民参与的营销大事件吸引眼球。人是社会属性的,喜欢追逐热点事件,而有参与感的大事件营销往往会产生指数级的传播效果。成都应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整合媒体资源,充分运用双微一抖、小红书、快手及淘宝直播等新兴媒体,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比如围绕体育运动开展“偶遇蓉宝,一起晨跑”“邀请蓉宝做外援”“蓉宝带我看大运”等一系列具有参与感的事件营销,引发多层传播效应,为大运会和“蓉宝”带来巨大关注度,进一步吸引赛事观众,提升吉祥物商品的销售量。

二是为“蓉宝”树立立体人设。她告诉记者,没有吸引力的人设,只靠一时的营销推广是不能维持民众对吉祥物长久的关注的,综合赛事、举办地及“蓉宝”造型特点,如大学生、成都及火焰等,引申“年轻”“火热”“运动达人”“会川剧变脸”“说特朗普”“爱吃川菜”等主要人设;同时还可以考虑反差萌的人物设定,如跑得快但喜欢慢悠悠的盖碗茶等营造萌点人设;也可以在哔哩哔哩、微博等平台开设“蓉宝”官方账号,通过与网民的互动进一步丰富“蓉宝”的人设,以丰富立体的吉祥物人设提升民众的关注度,增强吉祥物的生命力、持久力。

三是创意化开发“蓉宝”衍生品,成都应以IP运营思维打造吉祥物衍生品,推动“蓉宝”IP向文创、动漫、游戏等领域拓展,鼓励成都的文创企业开发年轻人喜爱的、具有互动感、科技感的“蓉宝”手办、“蓉宝”盲盒、“蓉宝”文创书签、“蓉宝”动漫、“蓉宝”手游、“蓉宝”体感游戏等,推动“蓉宝”IP从平面化的吉祥物商品向互动式的娱乐体验转变。另外,推动“蓉宝”IP与主题乐园、民宿、餐厅、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进行跨界联动,打造“蓉宝”主题公园、主题游乐场、主题民宿、主题餐厅等主题场景,推出联名产品,提升吉祥物的创意消费。(记者 李艳玲 孟浩 摄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