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区域“双创指数”新版发布!创新策源地,深圳有华为,上海有什么?

2020-11-16 20:00:27 作者: 上海首个区域

在上海,平均每一万人拥有53.34件发明专利,而在杨浦区这个数字是88.49件;全年受理技术合同1101项,平均每天有3个技术项目落户杨浦……

一个区域的创新创业环境,如何用数字去衡量?作为全国首批区域型双创示范基地,上海杨浦区已连续四年探索研究并发布“双创指数”。今天,在全球创业周上海分会场活动上,杨浦区发布了最新版的2020年杨浦区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指数。

丈量创新的“尺度”

以2013年为基期(基准值100),2019年杨浦区双创示范基地双创综合指数达到261.4,相对2018年增长率达到11.6%,从2013年到2019年的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7.4%。数字的背后,体现区域创新环境的“尺度”。

双创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为了让数据横向可比,课题组建立了双创要素、双创环境、双创成果和双创影响力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

在全新发布的报告中,记者发现这些指标都十分科学和直观。比如,双创成果分成了双创活力和双创绩效两个部分,其中“活力”部分细分出新设立市场主体数、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数目、企业活跃度指标、挂牌上市企业累计数等,而“绩效”部分则通过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等来衡量。

今年的升级版指数中,课题组还增加了疫情对企业创新创业影响的调查研究。自2020年8月起,课题组从1000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959家企业,调查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及带来的机遇。

疫后恢复,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

新发布的指数报告共有60页,涵盖涉及区域创新的多维度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全面反映了一年来区域创新的不同侧面。

在国际化要素和全球影响力方面,2019年杨浦区吸引外国公司研发机构达到17家,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管理团队累计数达到481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达到20.49亿美元,相对2018年实现了翻倍,增幅提升明显。

但是,在新设立市场主体数和各类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数目上,则连续两年出现回落。2019年杨浦区共受理技术合同1101件,总成交额43.2亿元,但与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相比仍存在差距。这些报告中显示出的“改进指标”,为区域创新发展指明了提升的空间。

在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调查中,近50%企业认为疫情带来了新机遇,主要表现为在线业务需求增加和催生新业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直是杨浦区主导产业之一,区内集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近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742家,一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的在线新经济头部类企业在杨浦区集聚。

在疫情恢复上,杨浦区政府援企稳岗政策对70%以上企业起到了明显作用,约77.2%的较大规模企业表示已经恢复正常或者能在1年内恢复。但课题组也发现,对于小规模的企业,则仅有68.1%表示有信心恢复,7.9%表示需要2年以上时间或者认为恢复不了。这些“短板”都表明在疫情以后,区域对释放企业活动,尤其是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尚存政策优化空间。

创新不仅靠政府,应以企业为主体

双创指数的发布会,也成了科学评估专家与大数据研发人员的讨论会。“现在各种指数很多,但不一定都适用于评价区域的发展。”上海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阮大成举了个例子,比如人均GDP这一指数,对上海某些人口导入区来说“划算”,对人口导出区则“不划算”,因为创造GDP的人不住在里面。

“发布一个指数不是政府部门的‘自娱自乐’,杨浦区坚持了研究四年。”阮大成认为,杨浦区从2013年开始收集基础数据,到2017年首发,到今年发布4.0升级版,对上海的创新策源评估体系具有启发意义。

如何评价区域的创新策源?“从全球创新指数来看,目前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在全球排在第11位。”上海市科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研究员张宓之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正面向2021到2035年进行中长期科学创新规划。“上海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创新策源来驱动城市发展,以科创引领人民生活需求的提升,这些都是上海的特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