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衣食简朴饮食清淡,每日计算生活成本并滚雪球式积蓄,多数积蓄都投资到孩子的教育上,一个留学的孩子需要动辄百万的资金。
资金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至少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人富了,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有能力一掷千金,很多时候中国旅行者成为挨宰的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下海经商和投机倒把的人异军突起,一些人在擦边球中间获得了高额利润,比如采矿老板在低成本的状态下成为亿万富翁。
琳琅满目的橱窗和格子化的淘宝铺呈现充溢状态,目前中国人的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绝对的生活贫困状态很少。
看上去中国人不缺什么,但又仿佛缺了很多东西,从人人低头刷手机就能看出中国人的无聊,那么中国人到底缺什么?
中国人没有什么?
物质和精神往往不是同频共振,物质进步的速度远远快于精神进步的速度,甚至可以说人类在思维的某些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状态,每一代人的物质财富可以留给下一代。
财富是可以如接力棒一样直接传递的,但每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却不能直接融入后辈的生活,期间需要后辈的主动吸收、融化和排斥,而物质财富几乎不具有排斥性。
时至今日,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但我们发现中国人在生活中缺少一些精神力量:
一是缺乏完善的机制,中国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而且正在完善中,但是在每个领域都有漏洞,中国人恰恰喜欢发现和猛打擦边球;
二是缺乏信仰,很多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跟西方的基督教等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不同,没有信仰的生活是没有力量的生活,至少没有其他信仰应该信良心,不过什么是良心,这个概念的界定也是差异性的;
三是缺乏精神支柱,中国家庭越来越趋于离散,人们从乡村涌向城市的过程也是从团结到分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孤独。
在陌生社会中往往无人理睬,一个人穿过茫茫人海拥抱未来,孤独和克服孤独是现代人的生活命题,精神支柱的缺失让中国社会走向无视和冷漠。
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那么难?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街头访谈栏目,偶遇观众并询问:"你幸福吗?"很多人都表示比较幸福,还有人插科打诨地回答:"我姓张。"由此可以看出幸福与否是现代中国人的终身追求。
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标准正在逐渐上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幸福感体现在吃饱穿暖,那时候补丁并不是问题。
新时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建立在更大的比较之上,因为新中国刚建立时的百姓趋于公平,人们在公社大锅饭中过活。
随后贫富差距在中国社会逐渐拉大,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富人更富而穷人更穷,穷人又很难在这样一个迅速变迁的社会咸鱼翻身。
随着高铁、网络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收集迅速而及时,每个角落的讯息都可以直达每个人。
人们在讯息接通之后就开始对比,如今幸福成了对比后的不幸福,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止步于衣食足,还要获得更多奢侈性的东西。
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要有,甚至出现了满目攀比,比如小学生也有比一比谁家的车和房子是什么样,父母在做什么工作,这些都让这个社会走向了无穷无尽的奢侈黑洞。
原来的中国是蔽塞的,人们生活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乡村,并且依附在土地之上,对外界的变化并不敏感,村庄里的生活除了恬淡还是恬淡。
现在的中国是开放的,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人们在这个瞬时变化的地球上你来我往,美国发生的事情能够立即传到中国。
中国发生的事情能够立即传到太空,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看见好东西都想占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