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追梦人

2020-11-24 12:40:49 作者: 自由贸易试验

“我们都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从普通人赵德顺到知名品牌德顺红木,赵德顺这个保山人,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瑞丽市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书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佳话。他从保山市板桥镇的一个普通农户,三十年不断把握新特征新要求、战胜新矛盾新挑战,一步步奋力攀登成长为集“中国红木委主席团主席”“瑞丽市劳动模范”“OPC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奖”等多种荣耀于一身的瑞丽知名人士。

不甘平庸 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69年,赵德顺出生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脑子活络的他小学毕业后就到工地搬土垒墙赚钱,虽然年纪小,个子却很高,看起来像个小大人。后来,因为二哥要回家结婚,他很幸运地抵了二哥的位子进入隆阳区白庙水库水利局,那个时候还是工分制,赵德顺领了两个月的工分后,水利局开始改制,于是他成了单位的正式合同工,每个月的工资可以领到36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中高薪一族。

但赵德顺不甘于这样平平庸庸地窝在单位度过一生,年仅15岁的他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听说猪肉生意赚钱,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找到大哥,跟着做起了贩卖猪板油的生意。3年的时间,赵德顺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不到20岁已经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有勇有谋 做敢于闯荡市场的人

“没有姐告的发展,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作为瑞丽姐告的20位成功企业家之一,赵德顺在云南卫视2012跨年晚会上如此感言。此时,其经营的“德顺根雕”已是云南乃至全国一个极富知名度的品牌。

1991年,循着瑞丽沿边开放的潮声和姐告活跃的边贸,赵德顺带着向哥哥借的1000元钱来到瑞丽姐告,他的起步生意是在菜市场杀猪卖肉。

创业艰难。来到姐告后,赵德顺仅在一个鱼塘边搭建起一间油毛毡房,置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后,1000元钱已所剩无几。无奈,他只有靠向老乡借的钱从当地村寨收购了两头100多斤的生猪,第一天卖肉,只卖出16斤,这对年轻的赵德顺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当时真是要掉眼泪了。”时过多年,赵德顺谈起此事,仍然倍感辛酸。

“不干出个样子,我绝不回去!”同乡人 曾劝他回家,但这个身材高大的保山汉子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倔脾气。生意惨淡的日子十分难熬,用他的话说“吃的是人饭,干的是牛活。”没钱了,就向老乡借,卖了一点又还回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勉强糊口。因为住所是临时搭建的,常被人追来赶去,在姐告的几年里,赵德顺被迫搬了七八次“家”。即便如此困难,可他依然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每天起早贪黑,苦苦支撑着。直到现在,他当初艰苦创业的故事仍被许多知情的姐告人津津乐道。

因赵德顺在姐告猪肉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经人推荐,他被邀请到缅甸木姐从事老本行。经过几年的拼命苦干,赵德顺迅速把生猪生意做大,其经手贩卖的生猪量一度占到木姐猪肉市场的70%以上。1996年至1998年,他还经营着整个德宏州对缅生猪进出口的生意,日均进出口上百头生猪。对缅生猪贸易使赵德顺淘到了他财富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

乘势而上 做敢于从零开始的人

“以前并没有想过要做根雕。”作为根雕大王的赵德顺却是因为一次误打误撞而接触到根雕行业。赵德顺的一个外侄在瑞丽华丰开了一家根雕店,向他借了8万元钱,但因经营不佳,无力还款。2006年,赵德顺接手了外侄用来抵债的根雕生意,并由此开创其事业的另一个高峰。

也许是天命使然,赵德顺很快就痴迷于这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木头,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时常拿着木料在手里揣摩、端详,喜欢看《木鉴》等相关书籍,不懂就问,通过向木雕师傅、行业人士、朋友甚至顾客请教木雕知识,久而久之,赵德顺竟成了一个熟知根雕知识的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根雕店的生意火了起来,规模也逐渐做大,一年后赵德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根雕工厂,并将店名改为“德顺根雕”。2009年后,瑞丽红木家具行业迅速壮大,涌现出了一大批较有实力的企业,而根雕方面还没有人进行大的投资,在市领导“顺应发展时势,做大木雕行业”的建议下,赵德顺果断决策,全力介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