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已成长为煤油加注系统指挥。何平告诉记者,煤油加注团队在21日早上开始加注,次日加注完毕。加注顺利完成之后,他们便自豪地说“这次肯定成!”11月23日全天,他们都在进行状态监测,准备应急处置。
虽然加注工作只有数日之功,但为了保证加注的时候万无一失,何平和团队每天都会进行设备维护,进行管路、仪器仪表等监测,一遍遍检查确认,还会做例行试验。
如今的何平,做事细致,把“不留一丝出现风险的机会”刻在心里。他说,这是因为4年前的发射时的“小插曲”。
2016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了首飞任务,长达90分钟的加注过程,何平时任煤油加注系统现场负责人,当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发射场首飞,也是煤油加注系统的“第一仗”。这一仗,必须打得漂亮。
不同岗位接连传来仪器仪表数据信息,他迅速向上汇报。但他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带人对加注管路死角进行再巡视、再检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加注管路一处波纹补偿器严重变形,如不立即处理,管路很可能变形破裂,影响加注,直接导致火箭发射推迟、甚至夭折。
要停止加注吗?何平犹豫了。他马上和工程师紧急磋商,3分钟后,何平果断决定,正常加注,同时对波纹管进行临时加固。接下来的每一秒,何平都觉得格外漫长,他一直守在地沟边,紧盯着波纹补偿器。看到火箭一飞冲天,他的泪水一下子从眼眶涌出。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8年时间,何平带领岗位人员处理大小故障5次,配合指挥员完成煤油系统回流试验18次,煤油调温9次,成功完成煤油“四加四泄”及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两型火箭首飞的国字号任务。
经历了煤油加注系统每一个岗位的磨练,何平已经成长为煤油系统当仁不让的“一哥”。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梦不是等出来的。”当被问到还想在航天路上走多久,何平望着发射塔架,笑容有些腼腆:“走到咱们国家的航天梦真正实现!”
王魏武
负责平台岗位的是武汉小伙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特别是对于武汉小伙王魏武来说。
今年32岁的王魏武,是文昌航天发射场平台岗位负责人,今年已经是他在发射场工作的第9年。
“2011年刚来的时候,我们到处学习平台设备的建造。”王魏武说,当年发射场正在创建中,他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这里。
2016年,文昌发射场开始发射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给王魏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大火箭从无到有,再到发射成功,能够参与这么大的国家工程,我感觉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今年5月初,“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的任务拉开序幕,一切工作都开始紧张起来。因疫情原因,王魏武今年5月底才回到发射场岗位。
这是去年底“长征五号”复飞以来,王魏武接手的第二发任务,对于已经小半年未执行任务的他来说,工作几乎等于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快速进入状态,王魏武一边研究操作规程,一边对着上一发任务的工作记录和“双想本”,仔细推敲动作细节和运行状态,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平台动作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今年7月23日,“天问一号”顺利发射,他和他的团队圆满完成了“探火”任务。
平台岗位动作多,又是近箭操作,风险隐患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每一次的动作之前,王魏武总是要反复观察平台状态,叮嘱岗位人员注意安全事项,这才换来每一次动作的稳妥可靠。
这次“嫦娥五号”任务,由于人员短缺,王魏武除开展平台工作外,还兼任火箭吊装分队主号手。作为吊装分队第一代队员,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起着传帮带的作用,给年轻的队员传授经验。
“十年磨一剑,文昌航天发射场就是为了‘嫦娥五号’而建,我们完成了这个使命。”看到“嫦五”发射成功,王魏武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兴奋之余,即将调动工作岗位回武汉的王魏武,又有些依依不舍。
“祝愿发射场在下一个十年,完成更多的使命任务,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他说,他无悔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