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24日讯(记者张皓 王永胜 见习记者周浩 通讯员李康 倪健康 赵堃 朱晓辉 都鑫鑫)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一道耀眼的焰火,划过南海黑夜苍穹,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征,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由此迈出了月球探测的第六步。
火箭一飞冲天直插云霄,展现大国壮志凌云的背后,是地面无数航天科技人员辛勤耕耘。在这次探月背后,文昌航天发射场有10多名湖北籍航天人,他们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嫦娥奔月的“湖北力量”。24日凌晨,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其中3人,在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时,仍难掩激动之情。
梅春睿(右一)
“掌舵”火箭方向的是黄梅女孩
“虽然参与过多次任务,‘嫦五’发射成功后,我还是忍不住颤抖。”24日发射后的当天上午,25岁的梅春睿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言语仍有些激动。
梅春睿是个95后,湖北黄梅人。2016年,她大学毕业前夕,看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一下子勾起了她的航天梦,于是选择来到了中国最年轻的文昌发射场。
数据处理岗,是梅春睿航天事业的起步。她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收集设备测试的数据上报。由于实际工作内容和大学专业课程有不小的差异,为了更深更透彻地了解火箭、熟悉岗位,梅春睿经常加班加点学习文件,钻研系统设备图纸。
速率陀螺,是梅春睿现在所在的其中一个岗位。这个岗位,要求她先在测试间反复测试速率陀螺仪,确认无误后,将陀螺仪安装到火箭上。在火箭飞行时,采集角速度,发送到箭载计算机,从而控制火箭的方向。
今年年初,为了更全面锻炼自己,梅春睿还主动申请,同时到发控前端和地面电源岗位工作。发控前端承担本系统的供配电控制、火箭与地面通信等重任,与后端一起搭建控制系统地面测试框架。她的工作重点,就是确保地面测试信号环环相扣,给火箭发送正确指令,成功点火发射。梅春睿说,当点火键被按下,其实指令会先发到前端设备,由设备转发到火箭上。在这个过程中,她必须观察设备的状态,确保指令能顺利实施。
梅春睿
这几天,梅春睿一直在密切监测各地面设备的状态,如加注燃料时指示灯的变化。倒数3.5小时进入发射流程后,她从后端的电脑实时监测,一直到发射结束。发射结束后,她又回到发射塔架,观察有没有设备受损,给设备断电。
“每一枚火箭从进场到发射,都有完善的测试流程。各个系统都要经过多项测试。测试无误后,才会将火箭转运到发射塔架。”梅春睿说,在这期间,所有控制系统的测试工作,她基本都需要参与。
和很多95后一样,梅春睿休息时也会追动漫、玩游戏,遇到喜欢的动漫角色,她还会自己画下来,这是她排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为了完成每一次监测任务,梅春睿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疫情期间,为了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发射,她再一次留在文昌。虽然人在文昌,她却不时为父母担心。“好在父母会经常告知我动态,还会发一些日常视频,很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梅春睿说。
直到现在,梅春睿也忘不了,刚进发射场时,目睹长征五号遥一火箭发射成功时,因激动而浑身颤抖。四年过去了,当时的自豪感已渐渐沉淀。她觉得,她在这里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
何平(右一)
加注团队“一哥”是松滋小伙
“耶!”得知“嫦娥五号”成功入轨,何平和团队成员相互击掌。来不及好好庆祝,他和同事们就匆匆赶到发射塔下,进行发射后的状态检查。两个小时过去,检查终于结束。此时,天已大亮。
今年29岁的何平,来自湖北松滋。2012年,大学毕业的他,毅然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加入了航天事业。当时他刚到煤油库区工作时,就像电子游戏中的“小白”,天天拿着图纸,请求工程师答疑解惑。工程师忙于工作,只能粗略解释。细微点滴之处,他需要自己摸索研究。几年学习下来,光学习笔记,他就记了厚厚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