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诠释晦涩物理概念,“自旋”入画描绘光子科技新时代

2020-11-28 21:55:52 作者: 用艺术诠释晦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1月28日报道:用艺术去诠释晦涩的物理概念,会带来怎样美妙的惊喜?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届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开幕,作为科学界与艺术界一年一度的盛会,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艺术家和科艺爱好者们齐聚交大李政道图书馆。本届活动以“自旋(Spin)”为主题,融合科学之理性思辨和艺术之感性视角,聚焦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规律,管窥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探寻科学与艺术的奥秘和通途。

一等奖《旋转世界的静点》(作者:王埼翔)

李政道来信寄语,诺奖得主解密“自旋”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双语直播、云展览等云端技术手段,在开幕式现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回顾了科艺活动七年深耕细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上海交大多年美育育人方案、模式和成果。

李政道先生寄来贺信,并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垂林代为宣读。今年刚过94岁生日的李政道先生是科艺理念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在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世界里,大家看到了物理巨擘李政道的另一面——在诺贝尔奖的盛名之下、细推物理的求索之中,一颗对真理、对美、对创造的赤子之心。他在信中寄语所有科艺爱好者们:“穿梭在科学与艺术之中,用创意和技艺,让抽象的科学概念,鲜活地悦动于眼前,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广泛理解。”鼓励科学与艺术工作者携手共进、交融互通,破除偏见和专业的局限,在更广阔的空间思考,以更坚实的臂膀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李政道先生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教授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本届科艺活动的期待和祝福。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缪文靖、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黄兴华随后致辞,缪文靖回顾了科技馆与上海交大的科艺融合探索之路,黄兴华则强调了科艺结合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诺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教授现场带来题为《自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旨演讲。他从史前时代讲起,生动讲述了陀螺和陀螺仪等快速旋转物体对人类的巨大吸引力,“它们似乎可以抵抗重力,随着自转速度的增加,改变它们的转动方向将会变得很困难。”圆周运动的动力学为娱乐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对控制技术等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自然界尺度的另一端——微观物质世界中,基本粒子的“自旋”特性同样令科学家们着迷,人类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深刻影响着现代生活,并不断改变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主题画《光子科技新时代》(作者:陈益新)

八旬教授创作主题画,最小参赛者为14岁俄罗斯少女

什么是“自旋”?作为量子世界中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常常被与经典力学中的自转概念进行类比,但实际上本质是迥异的。电子自旋永不停止,这使电子变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样的磁铁。对微观世界规律的探索,有助于人类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脉搏,而艺术家们则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诠释出晦涩抽象的物理概念。

以光子科技为支点,撬动未来科技创新杠杆。开幕式当日,主题画《光子科技新时代》揭开神秘面纱。不同于往届科艺主题画作者的艺术家身份,今年的主题画作者陈益新教授是一位集成光学专家,也是一位“科学与艺术对话”的先行者,他用一生印证了李政道先生为他的画展所题的字:“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在求知路上始终保有一颗求美、创造美的心灵。

今年已年届八旬的陈益新在接到创作主题画的邀约时欣然应允,于是《光子科技新时代》应时而生,它描绘了光子科技正迈向造福人类的新时代,也预示着其将带来的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画面中天上的量子卫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纤光缆通过光子流联通,光子携带着各种千变万化的信息,传遍全球每个角落。光子无处不在,犹如画中东升的旭日一般,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通信交流、工作学习、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切切相关。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光子,沿着光纤传播互不干扰,形成绚丽的“光纤彩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