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提前部署 科学应对

2020-11-30 08:42:07 作者: 闻汛而动 提

这是发生在一线救援现场的一幕。8月16日,位于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的西江河片区河段水位超出历史警戒水位,河水倒灌导致沿线街道积水严重。该街道的东风佳苑农集小区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小区,积水最深达1.5米。由消防大队、香城救援、应急民兵和街道党员干部等组成的救援队火速赶往救援。在现场,他们橘红色的队服颇为耀眼。

在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消防指战员和友爱镇党员干部把福顺堂养老院110名、平均年龄85岁的老人,一个一个背了出去;在崇州市道明镇协和社区,村民主动拿出自家的装载机进行紧急救援,不到半个小时,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就将200余名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双流区九江街道石井社区,社区干部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挨家挨户排查受灾房屋里是否有被困群众……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连续的暴雨预警发布后,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上下联动,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抢险,确保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和控制,坚决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精细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8·16”强降雨过程中,紧急调集12支市级抢险救援力量,出动冲锋舟、橡皮艇70余艘,着力应对沱江流域超标洪水;加强龙泉山、龙门山山区山洪灾害危险区排查巡查,果断组织群众转移,着力防范山洪灾害;在城区布设应急、公安、水务等应急力量,加强内涝积水点位应急抽排和现场管制,着力化解内涝灾害风险。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1万余人,全市无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在“8·11”“8·16”强降雨过程中,全市累计出动人员18万余人次,机具2万余台(套次),紧急处置60余座(次)下穿隧道、400余条(次)交通道路、1200余个(次)小区内涝积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数说

今年汛期,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111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5成。降雨主要集中在8月,全市平均降雨量达695.1毫米,较常年均值偏多2.1倍,暴雨持续时间创我市历史之最。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龙泉驿区洪安大同达388.8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4大值。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新津区五津百溪堰达109.6毫米,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3大值。8月11日降雨过程,郫都区、双流区、蒲江县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8月16日降雨过程,都江堰市、金堂县、新都区、大邑县、龙泉驿区、温江区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受强降雨影响,全市15个区(市)县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地区出现水利设施受损、农田被淹、城市积水等情况。尤其在“8·11”“8·16”“8·30”强降雨过程中,全市出现较为严重险情、灾情。据统计,汛期因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37亿元,其中水利行业经济损失达12亿元。

入汛以来,全市累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1万余人,无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累计排查防汛重点部位1.35万余处(次),发现整改防汛隐患1200余处。根据汛情发展趋势,市县两级累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00余次。在“8·11”“8·16”强降雨过程中,全市累计出动人员18万余人次,机具2万余台(套次),紧急处置60余座(次)下穿隧道、400余条(次)交通道路、1200余个(次)小区内涝积水。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本报摄影部供图